华米科技加入RISC-V基金会 打造智能可穿戴“中国芯”

来源:中国网    2019-07-19 14:41
来源: 中国网
2019-07-19 14: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全球领先的智能可穿戴公司华米科技(NYSE:HMI)正式加入RISC-V基金会,并和阿里巴巴、谷歌等企业一起,成为该基金的白金会员。

RISC-V 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在 2010 年推出的一个开源指令集架构(ISA)。与其它架构相比,RISC-V 拥有免费、高效、简洁和开放等特性。因此,这一架构面世之后,就迅速吸引了众多厂商和研究机构的关注。甚至有专家认为,这一架构为未来50年的计算设计和创新,铺平了道路。

而成立于2015年的RISC-V基金会,则是全球首个致力于推动这一领域创新的开放、互助式的社区。截至2019年7月,基金会已经拥有超过275名成员,其中公司和机构会员达169家,这中间既有软件也有硬件创新者。

除了上述企业机构外,包括高通、英伟达、三星、华为、IBM、西门子和美光等众多中内外行业巨头,也都已经加入了RISC-V基金会。目前,该基金会已拥有29家总部位于中国的企业。此外,2018年11月,RISC-V基金会还和另外一家全球性的开源机构Linux基金会达成合作协议,将把后者拥有的培训计划、基础架构工具、社区扩展、营销和法律专业知识等,引入到全新的RISC-V生态系统中来。

1.jpg

作为全球智能可穿戴领域的先行者,华米科技很早就关注到RISC-V的发展。早在2017年,华米科技就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并正式启动了 RISC-V 芯片研发。此外,华米还先后投资了 SiFive 和 GreenWaves Technology 两家RISC-V 芯片初创公司,以推动整个生态的逐步完善。

作为全球首颗基于RISC-V开源指令集打造的可穿戴处理器,华米科技自主研发的“黄山1号”在2018年9月发布之后,目前已经正式投入量产。“黄山1号”处理器通过将AI计算前移到设备端,大大提高了AI计算效率;和ARM M4架构处理器相比,其计算效率高出了38%。通过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该处理器可以实现实时、本地甄别房颤;其甄别房颤的效率,比起非AI处理器高出两倍以上。

此外,这个芯片的实用性也非常好。因为它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因为可以作为主处理器使用,比如在华米AMAZFIT米动健康手表里,就是搭载“黄山1号”作为主处理器。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协处理器,配合其它可穿戴芯片一起工作。

据悉,在“黄山1号”之后,华米科技还将基于RISC-V架构,进一步研发新一代处理器,以便更好地利用其在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帮助更多人享受更好的运动、健康和医疗服务。

华米科技创立于2013年,并于2018年2月登陆美国纽交所。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的统计,2018年,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出货量已经超过了苹果,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一季度,自有品牌AMAZFIT产品已经跻身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前五,在中国成人手表市场更是进入了前两名。截至2019年3月31日,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全球累计出货量,达到了8490万台。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