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外科医生的碰撞:开启外科医生双脑时代

光明网讯近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肿瘤微创外科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旨在搭建切磋和传播肿瘤微创外科的最新技术、最新理论、最新进展的学术平台。

AI与外科医生的碰撞:开启外科医生双脑时代

来源: 光明网
2019-08-02 17: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光明网讯近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肿瘤微创外科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旨在搭建切磋和传播肿瘤微创外科的最新技术、最新理论、最新进展的学术平台。会议期间,百洋智能科技举办“外科医生的双脑时代”卫星会,为来自肿瘤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及全国各地相关领域共计400余位的专家、主任、技术骨干等展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梁军教授表示,“如今我们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未来会深入到医疗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是大势所趋,未来一定能够大力推动肿瘤临床诊断、诊疗、预后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

CSCO肿瘤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尹路教授在主题演讲《外科医生的双脑时代》中介绍,对于肿瘤而言,病人的5年生存率是评估治疗效果最有效的指标,而治疗方案是决定5年生存率的关键。在他看来,Watson是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验证训练而成,是真正经得起临床验证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能帮助外科医生拓展信息边界,做出最佳决策。 “人工智能形势下,我们要转变工作理念,接受智能技术,加强转型学习,规范医疗行为,鼓励多学科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尹路说。

作为本次会议最吸睛的环节,“医疗决策人机对话”通过人机合作、现场互动参与的方式,真实地展现了人工智能与临床医生共同协作的场景。该环节中共有两组医生参与:一组为Watson+医生组,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陈鹏举医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方珏敏医生及IBM Watson for Oncology 共同组成;另一组为医生组,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吴小才医生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赵淑芬医生组成。

现场两组分别对一例局部晚期直肠癌病例和一例局部晚期胃癌病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直肠癌病例中,两组医生都给出了同步放化疗,然后行全身治疗,之后行外科手术的治疗计划。对于胃癌病例,双方同样也都给出了全身治疗后手术的治疗计划,两组案例治疗决策符合率高度一致。

在两组医生看来,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最终决策都应回归到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的方案,让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为准则。人工智能的加入,能够有力地推动和帮助这一目标的实现,开启外科医生的“双脑时代”,避免决策误区,让医生和患者都从中获益。

点评环节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表示,“以Watson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为传统的外科治疗模式带来了创新。未来,人工智能会越来越多地帮助我们的医生,提高诊疗水平,做出更加规范的治疗决策。”(战钊)

(战钊)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