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志凌:短视频的共享共创在改变传统的产业方式

来源:中国网    2019-08-08 09:59
来源: 中国网
2019-08-08 09: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6日,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抖音短视频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共享共创——短视频与社会创新论坛”,并发布国内首份《短视频与社会创新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短视频让个体创新变得直观可见、生动有趣,在培育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凝聚集体力量,实现创新集聚,信息价值不断被放大,驱动社会创新走向共享、共创和普惠。

在此次论坛上,来自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赖志凌教授以《短视频与生活空间的建构》为题,从短视频背后的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转型的角度切入,讲述了短视频平台崛起乃至风靡背后所暗含的社会生活架构发展新趋势。赖志凌指出,以往的生产与消费是两个不同领域,短视频这一新媒体形式出现后,生产与消费的界限开始模糊。短视频平台上的用户既参与生产也同时在消费。短视频平台所汇集的亿级用户一起参与完成了共享共创,共同改变了传统的产业方式。

1565172355972548.jpg

大众传播时代是工业时代,是现代社会,短视频代表的是后互联网时代、后工业社会。由互联网与短视频构成的全新空间正重塑我们所处的物理空间。不同于普通大众视角中短视频所带来的具象改变,短视频以空间形式进行全角度的展示。手机在线与短视频的结合,击穿了网络与现实的两个空间维度。赖志凌强调,互联网与技术成果验证了海尔格尔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每一次技术的出现,都在重构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也是技术与社会关系中最深刻的创新。

该论坛上主办方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份《短视频与社会创新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短视频以8大特性,重构了传播哲学,主要表现在1.自主性与多元性:短视频赋能多元社会主体,使每一个微小的自主创新都可以被看见,又在彼此分享和模仿接力中,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成为能力,成为动力;2.流动性与继承性:短视频突破了电视的时间流,实现了移动的空间流,又创新了表达的接力流,在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的展开中,让创新价值得以承续;3.规范性与高效性:短视频内容生态优化助力共享共创趋向理性规范,短视频的社会广泛连接短时间汇聚集体力量,实现裂变式传播,驱动共享共创更加高效;4.普适性与共构性:短视频加权信息普适普惠的公共服务能力,多方参与共构全新的数字化、移动化、中国化的共享共创场景。

在抖音记录美好生活,实质上是在全民参与协作、搭建一个共享共创的短视频生态:在这个生态内,每个人的微小创见都可以被看见,从分享到共享,从独创到共创,从传播的可见到创新的可见,短视频照亮了每一个人都有的创新种子。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