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非遗走出“山间”, 走进现代生活

来源:中国网科学    2019-08-12 10:00
来源: 中国网科学
2019-08-12 10: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体现着各民族不同的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蕴藏着民族精神的DNA。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最多的国家,分布于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众多精彩绝伦的中华“非遗”,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民族精神传承、文脉赓续的重要象征,更成为人们坚定树立文化自信的宝贵源泉。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政府到社会、从中老年人到青年学生,非遗逐渐被重视和持续关注。

响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像文物一样被保护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死的,他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帮助其重新换发活力,重新融入现代生活。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5G产业经济贡献》称,预计2020-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到2022年中国内地将有5.883亿5G用户。

“互联网+”为传统手工提供了新时代契机,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快捷、高效、互动、自由和交换的低成本,创造了更多发展机会。响铺抓住了5G的机遇,借助互联网力量,让人们重视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让这些美好走出山间,重新回到大众的视线。

电商是响铺认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最佳通道。消费者的多元化,让传统手工在电商平台能获得更多市场的同时,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响铺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瑰宝,传承匠心技艺和弘扬工匠精神为价值理念,以“让更多民间好物走进生活”、打造属于手艺匠人匠心交流学习平台、宣传地域特色好物、促进传统产业创新转型升级为使命。

响铺掌握庞大市场通道和丰富网络资源,拥有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社交等领先技术,欢迎各界非遗传承人、手工传承人,加入我们共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工艺、非遗瑰宝更好传承,使非遗走出“山间”,让千百年来的民族传统工艺焕发新生,不断走进现代生活。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