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下一个三星?

来源:消费日报网综合    2019-08-12 15:22
2019-08-12 15: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们用了二十年的优盘,在2018年之前,没有一颗优盘里的存储颗粒是中国企业生产的,更别说手机和数据中心的存储芯片了。2018年,中国进口了3120亿美元的芯片,其中DRAM和三维闪存(3D NAND)高达1100亿美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紫光这几年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中国芯片界的目光,随着紫光在2019年6月30日宣布正式进军DRAM,人们越发把中国存储芯片突破的希望寄托在紫光的身上。

但2018年开始的高校产业改革背景下,紫光集团股权的两次转让,让人们不由得对紫光的未来产生了担忧,没有了清华,紫光还能很好的发展吗?地方国资的机制,能够适应芯片这种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吗?

2019年8月9日傍晚的一纸公告,将人们心中关于紫光的阴霾一扫而空!

8月9日傍晚,紫光集团旗下三家A股公司同时公告,清华控股宣布,解除与深投控签署的关于紫光集团股权转让的框架协议,同时清华控股表示:清华控股依然是紫光集团的控股股东,清华控股会继续支持紫光集团的发展。

从公告的意思看,紫光集团的发展将与高校产业改革脱钩,这是中国存储芯片产业发展的重大利好!

原因有五:

1、随着清华旗下其他产业公司的剥离,清华的主要资源势必将集中到紫光的身上;

2、紫光可以继续保持市场化的机制;

3、紫光和相关部委的沟通会比较通畅;

4、清华的身份使紫光在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中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5、作为紫光集团的掌门人,赵伟国1985年进入清华学习,到现在已经有34年了,想必清华继续作为紫光集团的控股股东,会使以赵伟国为首的紫光集团管理团队,在企业的发展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中国芯片产业,最有可能的突破口不是代工,而是存储。存储芯片是标准产品,只要做出来,性价比好,没有知识产权问题,就可以用,不需要像CPU那样打造生态。当年日本芯片企业的崛起,就是通过在存储芯片上击败美国企业而发展起来的;后来韩国企业击败了日本企业,成为存储芯片行业的霸主;目前,三星和海力士合计占了DRAM和三维闪存(3D NAND)全球市场份额的70%!

如果中国的存储芯片断供,中国的信息电子产业会立刻崩溃,希望紫光能够像京东方在面板领域的成功一样,最终崛起,成为世界级的存储芯片巨头。当然,和面板相比,存储芯片的技术门槛更高,投资强度更大,也意味着挑战更大!

祝福紫光吧,紫光的命运,一定程度上,将反映中国芯片产业的命运,芯运即国运。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