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宋登辉:将包图网打造成为设计界最大水电煤供应站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8-21 10:4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9-08-21 10: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20日电 近日,国内人气创意内容供给平台包图网3周年暨2019年设会人创意盛典在上海正式落下帷幕。包图网创始人兼CEO宋登辉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未来“图片”不再是小范围的专利,而是像人们生活中的水电煤一样,让所有人都会用、用得起。未来,包图网将被打造成为设计界最大水电煤供应站。

创业初衷

记者:请问包图网的创立初衷是什么?

宋登辉:包图网的创立,是缘起自己工作以后,在多年实操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找素材”烦恼。其实现在这个烦恼依然存在整个设计师群体中。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许多设计师每次确认设计需求之后,最大的问题不是设计时间、设计工作量,而是找素材。

大学毕业之后,有幸进入腾讯工作,后来从腾讯出来之后,自己就开始了创业之路。并长期专注于设计领域。在创业的过程中,起初原以为搭建一个单纯的素材平台,就能解决设计师的找素材问题,但后来发现设计师即使找到了比较好的素材,也依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改图,设计效率根本没有得到改善。

后来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其实现在市面上并不缺素材平台,缺的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或者说是半成品设计素材,对此,包图网的方向基本确定:搭建一个最大创意内容供给平台。通过平台不仅可以找到直接用的素材,还能找到直接套用的模板或者方案。这样就帮助设计师节省了许多时间成本。

事实证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包图网现在已经获得了全球数千万用户的关注,其中就包含韩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的网友。网站日IP已经超过了100万,包图网的商业模式已经初步得到了市场的肯定。

记者:请问您作为腾讯系创业者,您觉得自己的最大优势和不足点是什么?

宋登辉:现在国内互联网从业者有一个普遍的认知,那就是“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在腾讯自己最大的成长收获就是产品思维和流量思维,这也是自己创业过程中最关注的两个方向。除此之外,关于不足点,过去在腾讯可能每个人负责的只是其中一小块,而现在却需要负责整个商业模式的管理,这里面的跨度是非常大,最重要的是,在腾讯永远不需要担心资本的问题,而自己创业之后,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资本管理上面。

包图网现状

记者:请问包图网创立3年来遇到过非常时刻吗?您怎么评价包图网这3年?

宋登辉:包图网创立以来一直都保持了一定的增幅,无论是在用户注册量,还是网站日IP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具体来讲,其中素材方面,目前包图网素材来源主要由自有版权内容、机构供应商内容和签约供稿人内容三种形式构成,累计上线了10多种类目,包含广告设计、摄影图、字体、UI设计、电商淘宝、多媒体、办公文档、装饰-模型以及插画配画等。素材总量已经达到1500w+,相比2018年同比增长200%。

同时,在字库方面,包图网字库总数量已经达到600多款,其中包含包图粗朗体、包图手书体、包图粗黑体、包图简圆体等独家首发字体,是目前国内拥有字体数量最多的创意内容供给平台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包图网首款公益字体——包图小白体,目前已经有近100万人下载使用。

此外,在网站流量方面,得益于平台千万级素材库优势,包图网不仅奠定了行业江湖地位,也实现了用户流量的迅猛增长。截至2018年年底,包图网日IP已经快速突破100w+,环比增长超过25%。用户覆盖包括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全球200多个城市及地区,

同时,在服务方面,包图网全面加注AI+设计应用的创新和探索,截至目前,包图网已在行业中率先推出了以图搜图、智能推荐、智能数据标签等多重创新AI服务,基于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的技术改善用图体验,创建完成了1.5亿+智能数据标签,智能搜图达到3亿+人次,智能推荐超过3.4亿+人次,每天帮助平台用户累计节约时间超过5000w分钟,包图网已经成为行业赋能新平台。

记者:请问包图网目前营收情况如何?是否盈利?

宋登辉:包图网近三年,从一开始的图片素材,到现在的覆盖广告设计、摄影图、电商淘宝、字体、多媒体、办公文档、装饰模型、再到插画、配图、UI设计等10多种类型素材,整个平台素材类型已可满足所有企业的各种场景设计需求。经过3年的快速发展,包图网日营收高峰值已突破6位数,且早已实现了阶段性盈利。

记者:请问包图网是否会有融资计划?

宋登辉:因为包图网近三年来发展比较好,公司现金流比较充裕,所以现阶段暂时不需要融资。当然随着公司的发展,未来不排除会有战略上的调整。

记者:请问包图网现阶段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准备如何应对?

宋登辉:近几年,随着企业设计需求的剧增,以及国民版权意识的日渐提高,整个市场迎来新一轮消费期。而包图网也将逐步完成从一家to C型企业向to B型企业转型。在此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公司业务线的快速扩充,给整个团队带来的压力。好在我们整个团队都是一群年轻人,学习快,成长也快,所以整个团队战斗力也在一个个的项目中,逐渐磨炼了出来。

作为一家创立仅3年的公司,包图网只用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公司生态的搭建。截至目前,包图网现已搭建完成“内容+工具+服务+解决方案+版权”一站式设计完整生态,可满足小到设计师、新媒体运营人员,大到企业设计部门、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建站公司、代运营公司等所有人的一站式快捷高效设计需求。

具体来看,内容端,包图网现已搭建超过1500万的素材库;在工具端,包图网经过一年筹备之后,成功打磨出了一站式极简设计平台——设计坞。通过设计坞,人人都可以10秒出图,不懂设计的也可以,真正实现了“人人都是设计师”的愿景;版权端,2019年,包图网构建了包含原创协议+内容审核制+自创版权登记平台+时间戳+图盾监测平台五维一体的版权安全保护天网。除此之外,包图网还积极联合上海市版权局、中国版权协会等政府和组织机构,积极参与到整个行业的版权保护创新探索中。

行业发展

记者:您怎么看待当前整个行业的黑洞门影响?包图网是否受到较大冲击?

宋登辉:客观来看,任何一个行业的向前发展都会经历不同的阵痛期,不管是创意内容还是网络版权行业都是一模一样。相信经历这段阵痛期之后,整个行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目前来看,包图网并未受到影响。包图网今年无论是用户增长,还是营收规模都在去年基础上了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记者:请问包图网与视觉中国、方正字体等有什么区别?

宋登辉:视觉中国、方正字体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前辈,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目前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区别。

区别一:商业模式的不同。视觉中国、方正字体属于to B型企业,而包图网属于to C型企业,未来包图网也将逐步转型为to C+to B混合型业态。

区别二:内容类型的不同。视觉中国、方正字体主要提供图片、音频、视频和字体等素材内容;而包图网提供涵盖图片、音频、视频、字体、广告设计、UI设计、电商淘宝、办公文档、装饰模型、插画配图等10多种不同类型的素材内容。种类更多、选择更丰富。对于想要更快速响应设计的人群来说,可以通过包图网获取素材,获取创意灵感,获取各种场景的,甚至是商业级场景的设计解决方案。

区别三:运营模式的不同。目前行业普遍的打法是大订单大客户模式,另外还有一部分是低客单或者免费模式。包图网选择的是中间路线,素材质量更好,且性价比更高。比如说在包图网只需要花几百元就能享受全站素材服务,包括图片、字体、图标等等。

宋登辉:作为一家以做图片素材内容起家的公司,包图网深知原创内容的重要性,并大力发展优质原创内容。经过三年的发展,包图目前已与20W+的优秀设计师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包图网的数千万的注册用户提供了超过1500W+的优质素材内容。并且在版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包图网构建了包含原创协议+内容审核制+自创版权登记平台+时间戳+图盾监测平台五维一体的版权安全保护天网,共计创建完成了1.5+亿个智能标签,服务超亿人次。未来还将计划引入区块链技术,全面夯实平台内容版权安全保护管理。

包图网未来战略

记者:包图网未来在内容和版权方面还有哪些战略规划?

宋登辉:未来,包图网将主要从内容、版权以及服务三方面开始发力。

一、内容趋势

差异化内容X爆款内容。包图网的素材不仅依靠签约设计师的输出。公司还会积极跨界,联合各领域的头部IP输出优质内容,例如6月份包图网就和同程联合举办了摄影图大赛,引进优质内容,确保内容的差异化。

此外包图网今年也签约了一些头部的工作室,例如湖南卫视的御用音效制作公司——跨乐文化,支付宝音效制作人也与包图网达成了合作,公司希望可以和这些优质内容平台合作,制作出爆款内容,满足更多用户对优质内容的渴望。

二、版权趋势

五维一体版权保护天网。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版权化的时代,这关乎到每个素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切身权益。确保版权,规避侵权是包图网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2019年,包图网构建了包含原创协议+内容审核制+自创版权登记平台+时间戳+图盾监测平台五维一体的版权安全保护天网。未来还将整合更多更新技术,全面提升平台版权内容安全保护。

三、服务趋势

一站式企业解决方案。未来,包图网在服务好个人创意者和设计师之外,包图网将发力企业服务。

其实大部分个人使用设计素材也是用于企业宣传,包图网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给设计师提供这样一个版权屏障。在内容方面,包图网也会根据企业所需进行内容布局,从品牌手册、VI系统到宣传片,甚至是定制化的设计服务,包图网可以一站式满足企业的创意内容需求。另外,在工具方面,包图网也成功孵化出一键式在线设计工具“设计坞”,可满足中小企业日常的设计需求。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