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进校园已成普遍现象 引导技术善用成为关键课题

2019-09-05 13: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推动教育变革的风潮加速了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目前已有众多人工智能企业都在AI+教育方面进行探索。如海康威视早在2017年就针对校园场景开发了一套人脸识别系统,为学校提供上课、签到、归寝、就医、请假/返校等服务。此外,商汤科技也推出了智慧校园整体架构,该架构能够实现认证核验、人脸权限、人脸布控、姿态识别、行为检测、视频结构化等多项功能;好未来、鲸云科技等企业也都推出了课堂行为分析系统……以此来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已经不是单一个例,而成为了整个行业的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教育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AI正在让教育更专业

事实上,利用人工智能缓解教育痛点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尤其是随着在个性化教育需求旺盛和师资缺乏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让任何学习程度的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随意选取上任何一门课程,而这些课程的节奏,也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程度而进行。上海市徐汇中学是上海较早使用AI技术上课的学校之一。在这所学校,孩子们戴上MR眼镜就能在地理课上真实地感受到九大行星的运行;生物课上,可以看到血液具体在心脏里是如何流通的。AI的运用,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和能力有了大幅提升,这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做到的。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还能对每个学习者的特性、兴趣、专长、短板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画像,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优化教学,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一对多”教育中出现的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只能统一接受同一授课内容等痛点,让每个教师在辅助孩子成长过程中更有针对性。以PISA测试为例,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数学、阅读、科学都被认为是“世界一流”,但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方面,上海学生就体现出了差距。

与此同时,政策也在加大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业的扶持力度。科技部近日发布的《智能教育创新应用发展报告》显示,智能教育当前已经从教育辅助向价值创造阶段过渡,未来有望在自适应学习、自适应互动课等应用上有所突破,进而进阶到具备认知与强交互能力,以自适应学习为代表的因材施教阶段。

除了改善教学质量,人工智能在校园安全问题上也有着极大地发挥空间。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在此背景下,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弥补当前的监控工作的许多不足之处。

具体来看,人工智能可以不用借助人力干预来对监控图像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定位、传输、识别、跟踪等功能。因此可以完善当前的安保工作,同时也可以及时地处理突发状况,从而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且,AI智能分析技术也可以帮助人员迅速地从海量的监控视频中找到重点,减轻常规检查、排除等工作给人带来的沉重负担,从而缓解安保枯燥的监控流程。除此之外,刷脸出入校园、刷脸入馆、刷脸签到,在优化人员管理消除校园隐患方面已有成效。而在高考考场上,人脸识别可以有效防止替考现象的发生,维护公平公正的考场秩序。

技术变革绝非一蹴而就 法律规范将伴随技术一同成长

提升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AI+教育”也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抓教学纪律,也是学校应担负起的责任,而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让学校探索出更好的管理模式、让老师找到更优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理解自身在学习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与其恐惧技术带来的威胁,全盘否认技术,大众更应该理性探讨该如何合理应用技术,如何在发挥技术赋能作用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好数据安全、学生隐私等问题,从而让AI推动教育实现更好地发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人脸识别等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远没有大众所想象的那样深刻。AI赋能学校要走的路还很长,既要让更多学生受到因材施教的教育,又需要学校、老师、企业一起去做精准的、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研究,包括对人的情绪和认知的研究,在技术方面的实现仍然面临着挑战。目前,投送资料是信息技术很容易做到的事,而要精准地去分析每个人,分析他的过去、预测他的未来将非常困难。

正如通用人工智能协会的主席Ben Goertzel所举例的那样:如果你走进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想弄清楚如何煮咖啡。你需要知道怎么识别咖啡机,弄清楚按钮的作用,然后找到橱柜里的咖啡豆等等。“对于几乎所有的成年人来说,这是一组很容易完成的任务,但对计算机来说是极其困难的。”而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课堂上的运用同样如此,它更多的只是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形成数据,从而成为帮助老师优化教学模式的工具,其本身并没有达到全面掌控学生的表现以及预测他们的未来的程度。AI在教育行业的运用,势必将伴随着相应的法律规范一起发展。

事实上,目前人工智能行业在推动技术善用方面也有了一定探索。在此前举办的全球人工智能创业者大会上,多家高校及人工智能企业就联合发起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行业自律公约》,旨在增强行业整体自律意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维护人工智能行业健康正向发展,共同创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教育需要灵魂和情感,教育创新的应用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基本的教学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否认技术带来的辅助作用,被得到良好运用的技术绝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和算法,在未来的教育环境中,它们更有可能成为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保护者和陪伴者。因此,我们也应该给予其更多的成长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法律法制健全以及行业自律公约的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将真正发挥出其有利的一面,并以更合适的方式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