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云智慧校园:大学教育最大的价值,是融入或创造新的意义

2019-09-05 15: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

这个问题,对不同人、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答案。

【传统的大学教育如同机器制造者】

现代工业体系,如同一架巨大的机器。机器上每一个部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整架机器的运转。这架机器,制造出各种物资,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传统的大学教育,就是这架机器的部件制造者。

但是,当这架机器运转了若干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物资,已经超出了人类的需求。试想一下:无论制造出多少食物,人能吃的数量,决定于胃肠的大小、能耗的多少;无论制造出多少布料,人能穿的数量,决定于人体表面积的大小。

于是,这架机器出现了麻烦。紧接着,机器部件的制造者,也出现了麻烦。

当机器出现问题时,机器制造者需要做些什么?

过去的教育,主要强调学生的生产能力。不仅对理工科的学生如此,对文法医科也是如此。在生产能力不足的时候,消费总不是问题。可是当生产能力足够大之后,生产出来的东西又有谁去消费?

如果没有足够的消费,产能就不会充分发挥,进而现代工业体系就不得不减产,甚至去产能。尽管不至于停产,但减产和去产能,都会带给社会巨大的压力。

传统经济学的逻辑,当然是由“上帝无形的手”调节,等待市场的自然恢复。恢复之后呢?然后再进入新的一轮循环。凯恩斯经济学派,则给出了扩张货币、扩张财政的刺激方法,通过政府干预市场,让市场更快进入新的一轮循环。

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果需求者没有大的变化,则只是重复这个循环而已。问题并没有被消灭,问题只是暂时被掩盖了而已。所以,问题还会再次到来。

当工业社会这架机器出现问题的时候,恐怕需要重新看待大学教育,这个零件制造者了。

机器制造者的作用正在消弱

传统大学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个是知识传承,另一个是行为规范。这两个作用,都是适配工业社会巨大的机器这一逻辑的产物。但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增加,这两个作用正在显著减弱,只需要看毕业生就业环境就知道了。

大学还有科学发现和技术创造者的培育责任,不过这个人群实在太小了,尽管作用巨大,但在数量上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大学还有艺术文化创造者的培育,不过人数太少,也并非主流。

不过,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从消费而非生产角度,重新看待大学。

马克思·韦伯有一句了不起的话:人类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无论生产力如何发展,人类如何进步,都离不开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人类对物质的需求,除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外,大多建立在虚伪缥缈的“社会共识”之上。这种社会共识,就是韦伯所说的意义。

舒适的条件、愉悦的环境、美好的味道、悦耳的声音,等等,一切都是“意义”。而且,对不同的“意义之网”,意义还各自不同。而这种意义,其实就是新的需求,就是新的消费。

也许创造新的意义,或者培育创造新的意义的人,才是大学教育对社会最大的价值。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