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首次探明类星体“燃料供应”之谜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观测到类星体“吸积燃料”的过程。在此期间类星体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燃料供应”并持续闪耀。

我国科学家首次探明类星体“燃料供应”之谜

来源: 新华网
2019-09-09 09: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合肥9月9日电(记者徐海涛)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观测到类星体“吸积燃料”的过程。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日前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类星体,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它比星系小很多,释放的能量却是星系的千倍以上,发出可在100亿光年外被观测到的超强亮度,成为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

依靠超大质量黑洞的超强引力,高速吞噬周围的星际物质,部分物质在被吞噬前转化为能量释放,类星体将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已经清楚,但它如何不断获得物质的机理尚不明确。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燃料供应”,类星体无法持续发光。但这一供应过程远离发光中心,难以被天文望远镜观测到。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南极天文学团队及其合作者,完成了对这一现象的解密。他们使用“内流气体探针”,在8个明亮的类星体光谱中,观测到了氢、氦元素激发态吸收线,发现这些吸收线除了宇宙膨胀导致的红移外,还由于多普勒效应产生了额外的红移。

研究团队根据多普勒红移的大小,计算出物质向内流动的速度高达每秒5000公里,并进一步计算得知黑洞“吞吃”的过程可持续上万年。因此,在此期间类星体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燃料供应”并持续闪耀。

(徐海涛)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