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徐旭初解读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基地直采模式是农村电商新趋势

以电子商务为标志的数字经济带给涉农产业的更大影响,体现在重组产业组织体系,升级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的能级和效率。在此进程中,如阿里这样的数字经济体、电商平台,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浙江大学徐旭初解读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基地直采模式是农村电商新趋势

来源: 新华网
2019-10-14 17: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数字农业事业部首次亮相。阿里专门成立“数字农业事业部”,这件令人振奋。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已进入一个全面的增长期。

据统计,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

近年来,阿里、京东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集中发力农村市场,极大带动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电商销售产品的结构类型从以耐储存产品为主导,向冷冻链逐步完善下的生鲜产品转变。

以电子商务为标志的数字经济带给涉农产业的更大影响,体现在重组产业组织体系,升级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的能级和效率。

如今,不论是农产品生产追溯系统建设,还是利用大数据的生产过程监管,“互联网+ ”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使用创造了新型农业生产形态,特别是新的订单农业(电商直采),给高品质生态和有机农业增添了“数据”生产力,提升了产品的高附加值,也满足了消费升级需要。

在此进程中,如阿里这样的数字经济体、电商平台,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不难发现,农村电商正在从农产品网络零售,到电商的基地直采。

如今,阿里推出的“数字农业事业部”发展到标志着进入农业产业进行全链路数字化升级的崭新阶段。在此意义上,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的组建和运营,既是我国农村电商走向农村数字经济的历史必然,也体现了阿里服务三农、勇于赋能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还必将引领更多的电商企业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

再深入观照,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是阿里经济体助农的组织升级,其业务核心(或曰支撑点)具有显著的开创性,一是基地模式,二是产-供-销结合的中台体系。

阿里提出要打造全新的“基地模式”,在全国落地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传统农业长期存在着环境不确定性、小农生产分散性、品控非标准性,以及农产品流通长链路、利润薄等结构化问题。阿里的“基地模式”,就是在农业源头端建立数字化基地,打造数字农场,通过科技升级基地,实现数字化管理。这是阿里提出的“亩产一千美金”助农计划升级后的核心,从聚合消费能力走向聚合供应链能力。

实际上,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最重要的、也是最创新的在于,统筹集中阿里经济体强大的中台资源,建立产、供、销三大中台,全方位赋能农业,全链路升级农业。

具体地说,在“产”上,深耕农业源头,建立数字化基地,打造数字农场;在“供”上,打造农业供应基础设施中台,与菜鸟合作通过大数据建立农品流通,新型供应链中台;在“销”上,建立全新的农业数字分销平台,组织线上线下销售端以订单模式反馈供应链中台。

这就意味着阿里将进一步聚合阿里经济体中13个涉农业务生态(如淘宝、天猫、村淘、蚂蚁、菜鸟、钉钉等)的力量,专注于推进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阿里拥有强大的中台体系和资源。以往阿里所谓的“中台体系”只是在自己内部用,现在,它已将这个体系拓展到更广大的农村。

未来十年,农业农村是最大的蓝海,也是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的窗口期。今天,阿里投身三农,勇于赋能,努力打造农业农村发展的数字引擎。同样,也期待更多的电商企业积极探索,以数字经济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徐旭初,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