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疫情期间加速日常生活类消费线上化

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网络平台开展3 15消费维权宣传活动。中消协建议,网络交易平台有必要更主动积极与消费维权机构建立紧密的协同工作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

中消协:疫情期间加速日常生活类消费线上化

来源:新华网    2020-03-15 11:48
来源: 新华网
2020-03-15 11: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凌纪伟)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网络平台开展3 15消费维权宣传活动。当日,中消协发布的围绕消费维权年主题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线上消费替代线下消费趋势明显,近六成受访者线上消费超线下消费,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加速了受访者日常生活类消费的线上化。

受疫情影响,很多消费者选择通过网络购买日用品、生鲜食品和防疫产品,但相关投诉也不断增多。据悉,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涉疫情消费者投诉180,972件,其中网络购物类投诉10139件,占比5.6%。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网络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商家宣传与实际不符,无货售卖;网络购物订单集中,发货迟延;物品运送过程不注意防护致被挤压损坏等;消费者退货、换货困难;部分微商、朋友圈代购卖货趁“疫”兴风作浪,售假、诱购、二维码诈骗等情况严重,但发生纠纷时调查调解难度大,亟需有关方面加强治理。

中消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剑桥表示,当前我国消费环境还存在一些短板和漏洞,与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一定差距。无论是特殊时期疫情防控,还是提高消费环境治理水平,都需要全社会伸出双手、并肩面对,努力汇聚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澎湃洪流。

中消协建议,网络交易平台有必要更主动积极与消费维权机构建立紧密的协同工作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

疫情期间,防疫和民生物资的平稳供给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记者了解到,京东联合多家电商平台发起了涉疫失信商家信息共享机制,主动清退严重违法的商户。根据这一机制,京东、阿里、拼多多、微店、苏宁等电商平台可共享疫情期间因哄抬价格、虚假宣传等行为被平台清退的商家信息。商家若在多个电商平台同时开店,只要在其中一家平台严重失信被清退,其它平台也将跟进清退。

为保障疫情期间物资供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了“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拼多多等主要电商平台纷纷参与其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保”。

据悉,疫情爆发后,拼多多宣布将“协助抗疫”作为当前的核心战略目标,并宣布开展“三保行动”,即保证“价格稳定、质量可靠、供应有序”。拼多多表示,在疫情消失前,拼多多“百亿补贴”将始终覆盖所有相关医疗卫生用品和药品,谨守“真补贴、最低价、不断供”的原则,尽力做好消费者基础物资保障工作。

疫情期间,中消协呼吁消费者,要坚定信心,理性消费。对不明二维码、预付卡高折扣让利等问题,要保持警惕,防止消费陷阱;对于部分经营者实施的虚假宣传、哄抬物价、以次充好、拒不履责等不法行为,要积极行使监督权,及时投诉、举报。

3月15日下午,中消协将通过官方微博,开展与消费者的线上咨询互动。这也是中消协首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此类与消费者互动活动。活动中,中消协工作人员携手专业律师团队,就消费者关心的疫情期间餐饮、出行、住宿、旅游合同退订,网络购物合同、质量纠纷,网络游戏消费纠纷等问题,在线解答消费者提问,提供专业性指导服务。

(凌纪伟)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