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澜:新冠疫情后,中国科技创新面临两大挑战

“新冠疫情之后亟须应对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国际科技环境的变化,二是科技治理的问题。面对科技领域的限制和困扰,薛澜建议,应避免陷入针锋相对的恶性竞争,要坚持开放,构建多元开放的科技创新生态,以及多元包容的人文环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薛澜:新冠疫情后,中国科技创新面临两大挑战

来源: 科技日报
2020-04-20 08: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冠疫情之后亟须应对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国际科技环境的变化,二是科技治理的问题。”4月18日,著名科技政策专家、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澜教授在2020公益年直播课堂上说。

“近几年,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开始采取较为系统的限制措施,针对性更强,范围不断扩大。”薛澜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领域所处的国际环境始终比较友好。但近年来美国通过出口限制、出口封锁、实体清单、技术转移清单等手段,对我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制裁、对产业政策进行施压,对科研人才和学术交流进行限制。“限制科技合作实际上是两败俱伤。”薛澜坦言。

其实,中美科技合作对两国发展、为人类知识创造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薛澜以中美合作论文为例阐释道,两国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电子工程等领域均有较深入的科研合作。有学者做过统计,近年来美国在电子工程领域的论文,约30%是跟中国学者合作发表,中国在此领域的论文约10%是跟美国学者合作。“在电子工程领域,中美合作对美国来讲可能更为重要。”薛澜说。

谈到科技治理的挑战,薛澜提出了当下亟待关注的重点: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所存在的伦理道德和安全问题,科学家可进行探索的边界,以及出于伦理考虑哪些研究应该被限制。“如果只是科技领域的‘跟踪者’,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不大,当在多个领域拥有一席之地或进入‘前沿者’行列之后,就要高度关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与国际同行一起构建新兴的科技治理体系。”

薛澜认为,在科技创新领域,重大挑战就是重大机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其重大威胁会促进人类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生命科学的研究对人类认识和掌握新冠病毒的规律,探讨和解决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面对科技领域的限制和困扰,薛澜建议,应避免陷入针锋相对的恶性竞争,要坚持开放,构建多元开放的科技创新生态,以及多元包容的人文环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此外,发展硬科技不可忽略软制度,要用有效的科技治理去保证科技向善,造福人类。(记者 唐 芳)

(唐 芳)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