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发表人类遗传变异体大型数据库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在《自然》发表的一篇概述性论文中介绍,他们从125748个外显子组和15708个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中鉴定出了443769个预测的功能丧失型变异体。同在《自然》上发表的其他论文还介绍了利用该数据库创建的结构变异资源库,可用于评估基因缺失、复制甚至是颠倒方向等所产生的影响。

《自然》发表人类遗传变异体大型数据库研究成果

来源:新华网    2020-05-28 19:36
来源: 新华网
2020-05-28 19: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伦敦5月27日电(记者张家伟)英国《自然》杂志及其子刊27日在线发表了基因组聚集数据库(gnomAD)团队的系列研究论文,介绍了研究人员对这个大型数据库的多方面分析,其结果有助人们深入认识人类基因功能,提升对罕见和常见遗传病的理解。

基因组聚集数据库(gnomAD)是一个大规模的人类遗传变异体数据库,汇集了来自不同人群的外显子组数据和全基因组数据,全球多国研究人员参与分析。研究人员将最新的分析结果汇集在7篇论文中,分别发表在《自然》《自然·通讯》及《自然·医学》上。

研究人员在《自然》发表的一篇概述性论文中介绍,他们从125748个外显子组和15708个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中鉴定出了443769个预测的功能丧失型变异体。

同在《自然》上发表的其他论文还介绍了利用该数据库创建的结构变异资源库,可用于评估基因缺失、复制甚至是颠倒方向等所产生的影响。

一些论文还探讨了如何利用相关变异体评价候选药物靶点,提升对遗传变异体的临床解读等。例如,《自然·医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分析了与帕金森病风险增加相关的一个基因的变异体,结果显示靶向这个基因可能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美国布罗德研究所的丹尼尔·麦克阿瑟是gnomAD的领衔科学家。他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些研究代表了这个项目的首批重要成果,这个数据库的优势在于它的样本规模以及采集人群的多样性,这要感谢来自全球多地研究人员的贡献。每一篇新发表的论文都代表了研究人员从一个新角度去分析这些数据,从而为学界带来新的科研资源。

尽管gnomAD数据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研究人员指出,他们距离鉴定出人类全部的预测功能丧失型变异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家伟)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