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北京都在等一场雨的到来;全市普降暴雨,平均降雨69毫米,城区平均降雨92毫米,最大降雨量在沙河水库156毫米,海淀平均123毫米,为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北京市气象台联合其他部分先后发布暴雨、雷电、洪水、大风、地质灾害五个预警信号并表示总体预报较为成功,降雨基本准时准点。
11日各大新闻媒体转发北京市气象台、防汛指挥部提示,朋友圈里也频频发送温馨提示。12日上午刺眼的阳光让北京市民略微有些失望,他们思如泉涌纷纷在各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求雨”段子。另一方面,北京市各部门启动应急系统,重要河道放空,四千余人抢险队伍集结待命,水务系统一万余人在岗值守。在12日的下午至傍晚这场大雨如约而至,终于让北京市民对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放下心,也是坐立难安的气象工作者长吁一口气。毕竟,调侃天气预报、责怪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天气预报为什么报不准,这一直是直击气象工作者内心深处的灵魂拷问。
Get小技能也能自己做天气预报
降水发生前的0-2小时,可以通过识别天气雷达做“临近预报”。简单来说,就是气象部门的雷达装置对天空发射电磁脉冲波,一旦脉冲波接触到云和雨后会被反射或散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形成一张张每个时刻的雷达回波图。我们从雷达每3-5分钟发射的电磁波和反射回来的脉冲信号,可以得到云和雨的移动方向,以及云和雨里具体的粒子大小以及其形态,从而可以预判降水及其他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时间和强度。
雷达回波图中的“dBZ”表示为反射率,从蓝色到紫色颜色越深,反射率越强,对应的雷达探测到的云团的粒子越多,发生降水及其他强对流天气的概率和强度也越大。如果回波颜色为绿色,只有小范围将水或降水量非常小;如果是深红甚至紫色,说明逐小时的降水特别大,同时还可能伴有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从雷达回波图上看好两点,也能轻松做科学预报。回波信号朝什么方向移动?对比相邻时刻雷达图上绿色区域包裹的范围,代表云团的移动方向。回波颜色怎么变化?如果颜色越变越深,说明雷达接收到的反射率信号越强,即未来降水越来越大。而雷达回波图的获取方式也十分便捷,从中央气象台官网(www.nmc.cn)以及各种天气APP都可以找到。从华北雷达拼图显示,从12日早上9-10点,两大降水云团分别从南部和西部,向北京地区移动,并且颜色加深,反射率强度不断加强。12日下午随着南部降水云团到达北京,降雨逐渐增强,到12日夜间,西侧降水云团与之汇合后,北京迎来了降水最强时段。
对于此次北京暴雨,来自网络媒体的一部分声音有质疑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也有抱怨政府部门的决策是否过于兴师动众。这里想说,对各种气象灾害的防控,希望公众就像对待疫情的防控态度一样。在不断提高的预报技巧基础上,气象部门有担当的精准预报、政府的动员和决策、防汛办以及交管局等做出的应急措施,加之公众的理解和配合才能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发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董丹宏)
(董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