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休眠!天鹰座长周期类新星或将直接爆发

类新星是一类高吸积率的激变双星系统,白矮星从伴星吸积物质而在自己的周围形成吸积盘。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方小慧和研究员钱声帮等人通过对天鹰座V1315的掩食极小时刻分析,发现其轨道周期正在增加。

不休眠!天鹰座长周期类新星或将直接爆发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01-18 20: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通讯员 陈艳

记者18日从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对类新星型激变双星的长期轨道周期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双星物质转移过程的稳定性做了研究,证实了长周期类新星在新星爆发后,将可能永远不会进入深度休眠期,这对进一步探讨新星爆发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类新星是一类高吸积率的激变双星系统,白矮星从伴星吸积物质而在自己的周围形成吸积盘。天鹰座V1315是一颗处于轨道周期空缺上边缘的深食双星系统,早在500至1200多年前,它就已经经历过新星的爆发。随着白矮星冷却,次星的物质转移率降低,白矮星吸积较少的物质而使系统进入矮新星阶段。随后,物质转移率进一步降低甚至停止可能会导致系统进入休眠期。天鹰座V1315这样极少数观测到新星环的激变双星系统,也是检验休眠模型的重要样本。

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方小慧和研究员钱声帮等人通过对天鹰座V1315的掩食极小时刻分析,发现其轨道周期正在增加。此前,激变双星的标准演化模型一直忽略了物质损失对系统演化的影响。考虑到物质在转移到主星的过程中,会有一定比例的物质以盘风形式被吹离盘表面,并带走系统的轨道角动量。

研究人员在标准模型的框架下,假设系统的物质转移过程是稳定的,得到了盘风损失率与次星的物质转移率的关系以及与次星的有效“质量-半径”参数的关系。同时分析了一系列有轨道周期长期变化研究的深食系统,并与标准模型演化的情况下做了对比,发现类新星的次星普遍偏离热平衡。他们发现天鹰座V1315亦如此,而且物质转移过程不稳定。

通过对物质转移的变化率和系统光度的变化率计算,研究得到该系统的星等下降时标大约是一万年,与观测数据吻合。这一时标与新星爆发时标一致,但远远超过了休眠模型所预测的类新星阶段的时标。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该系统将不会进入休眠期,而直接进入下一次的新星爆发。

(赵汉斌 通讯员 陈艳)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