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宇宙最遥远的原初星系团

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由该校天文系发起的,中国、美国、智利三国天文学家参加的“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LAGER)研究项目在宇宙黑暗时期星系观测研究领域再获突破性进展。

科学家发现宇宙最遥远的原初星系团

来源:科技日报    2021-01-26 19:29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01-26 19: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

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由该校天文系发起的,中国、美国、智利三国天文学家参加的“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LAGER)研究项目在宇宙黑暗时期星系观测研究领域再获突破性进展。他们系统搜寻宇宙黑暗时期莱曼阿尔法发射线星系候选者,通过分析测光选星系样本,发现了一个红移~6.9的原初星系团候选者LAGER-z7OD1,并利用国际大型望远镜得到了光谱证认。LAGER-z7OD1是宇宙中已知最遥远的原初星系团。国际知名天文期刊《自然·天文》2021年1月26日凌晨发表了这一重要研究结果。

在宇宙大爆炸后随着宇宙逐渐冷却,质子和电子结合形成中性氢,由于中性氢对紫外光子的吸收,宇宙进入黑暗时期。随着宇宙中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开始形成,它们发出的紫外光子开始电离周围的中性氢,形成一个个电离泡,随着电离泡的逐渐扩大并合,整个宇宙逐渐重新变得透明,从而结束黑暗时期,这段宇宙早期的整体相变过程被称之为再电离。观测宇宙再电离的过程和这一时期的星系是天体物理前沿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科学家预期宇宙再电离时期的星系是强莱曼阿尔法(Lyα)发射线天体,Lyα发射线星系是探测宇宙再电离和宇宙早期星系的强有力手段。LAGER项目组通过分析窄波段选的星系候选者空间分布,发现了一个由21个Lyα发射线星系组成的过密区域LAGER-z7OD1,星系数密度是平均值的6.1倍,利用智利麦哲伦望远镜针对这个区域进行光谱证认,从而确认这些星系组成了一个迄今有光谱证认的最遥远的原初星系团,它所处的宇宙年龄仅有7.7亿年,最终塌缩形成的星系团质量估计为3.7×10的15次方太阳质量。

通过估计LAGER-z7OD1成员星系产生的电离泡大小,科学家发现它们的电离泡总体积与原初星系团的体积相当,也就是这些电离泡刚完成了并合成为巨电离泡。因此,这项发现不仅仅是创造了一个红移记录,同时为宇宙再电离过程和再电离泡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绝佳的观测目标。

(吴长锋)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