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北漠河机场如何迎战逼近-50℃的极寒

50年来历史最低温-49.7℃,冷到“冒白烟”,睫毛口罩挂满白霜。漠河机场气象员表示,此次降温受强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比较大,未来几天,漠河市气温会持续走低,气温仍会在-40℃以下。

中国最北漠河机场如何迎战逼近-50℃的极寒

来源:科技日报    2021-02-04 20:12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02-04 20: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通讯员 仇建 祝英松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50年来历史最低温-49.7℃,冷到“冒白烟”,睫毛口罩挂满白霜。这几天,中国北极“漠河”被极寒笼罩。

受强冷空气影响,近一周以来黑龙江省连续刷新低温纪录。2月1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市阿木尔镇气温监测站测得最低温度为-49.7℃,迎来50年来最冷一天,这是1969年漠河创下-52.3℃极端低温纪录之后的最低温度。

在这寒风冷冽的冬日,漠河机场人不畏严寒,默默坚守岗位,为保障广大旅客安全顺畅出行保驾护航。

气象员:徒手修护仪器 手冻麻回不了弯

极寒天气给漠河人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但丝毫不能影响漠河机场员工对于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

在漠河机场,为保证仪器运转正常、数据采集准确,气象人员一大早就冒着极寒对仪器进行徒手除霜、风塔除雪、观测场清雪等工作。一系列工作下来,工作人员的衣帽上已经出现了一层白霜,手冻得麻木难以回弯,回屋里缓缓,手指才逐渐恢复灵活。

监护员:站岗不到10分钟 睫毛、帽子挂满冰霜

“再冷的天我们也要保证安全。”漠河机场飞机监护员赵海涛告诉记者,很多在室外作业的机场员工平时只穿一条厚棉裤,但这几天和他一样,都会再加一条棉裤或者厚绒裤。“脚底得贴热帖,每隔三四个小时换新的。”

在极寒中,他们坚守在岗位上,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全身上下包裹得只露一双眼睛,热气从额头冒出,帽子上、口罩上、眉梢上很快结上一层霜花。穿厚厚的棉裤都会被冻透,回屋里一时半会儿也缓不过来。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保障旅客安全出行更为重要,再辛苦也值得。

“下雪的时候刮大风,风吹在脸上就像用刀子割一样疼。”赵海涛说。

地面保障员:每年“三九”、“四九”最难熬

“出门时天还漆黑一片,那时候最冷。别的不说,戴的口罩用不了一会儿,就会因为哈气冻上一层冰,贴在脸上真是难受。”漠河机场地面保障部经理李宁说。

李宁已经工作了12年,对于冬日作业,他早已习惯,“每年‘三九’‘四九’是最难熬的时候,穿多厚的衣服都能冻透。”他说,冬天里最大的挑战就是清冰雪。今年1月25日那场降雪,他和队友们凌晨6点就上岗作业,终于在航班起飞前完成了跑道、停机坪的清冰雪任务。

忙起来,李宁常常顾不上喝一口水;累了,进车里暖和暖和,就当歇歇脚儿了。“机场每个角落通过我们的手变得干净整洁,感觉非常有意义。”李宁说。

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7′至124°20′,北纬52°10′至53°33′,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城市。同时,漠河市也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城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7℃。1969年2月13日,漠河还曾出现过极端最低气温-52.3℃。漠河机场气象员表示,此次降温受强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比较大,未来几天,漠河市气温会持续走低,气温仍会在-40℃以下。

(李丽云 仇建 祝英松)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