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来了,这里见!

国家博物馆供图  时间回溯到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安全着陆,带回了1731克的月球样品,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展厅里,承载月球样品的容器,材质为人造水晶,整体造型借鉴自国博馆藏的系列青铜“尊”造型,以体现稳重大方之感。

月壤来了,这里见!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02-27 21: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日报记者 唐婷

今天的国家博物馆,迎来了一位“天外来客”。来自38万公里外的它,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对,它就是月球“土特产”——月壤。

2月27日,“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开幕式暨捐赠入藏仪式在国博西大厅举行。快来一睹月壤真容吧!

月壤展品。国家博物馆供图

时间回溯到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安全着陆,带回了1731克的月球样品,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月球样品主要为月壤,即覆盖在月球表面的“土壤”,包含微细的矿物颗粒、岩石碎屑和玻璃质微粒等。

展厅里,承载月球样品的容器,材质为人造水晶,整体造型借鉴自国博馆藏的系列青铜“尊”造型,以体现稳重大方之感。

观众参观。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

据月壤容器设计师介绍,其整体外部造型高38.44cm,象征地球与月亮间的平均间距384400km,整体外部造型宽22.89cm,象征嫦娥五号自发射到返回的任务时长22.89天,从时空两个纬度展现中国探月领先地位。

观众参观。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

内部造型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月壤储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夹层球体造型之中,通过填满在其中的月壤得以呈现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征。下部地球造型磨砂透光,其上中国地图造型透光突出,象征华夏大地对月亮的长久情意。

观众参观。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

特别是容器内设计了地球与月球间相隔9.9cm,取意古人所描绘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国探月突破极限、跨越“九重”。珍贵的月壤与精心设计的容器,可谓相得益彰。

不仅有月壤,此次展览还展出了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40余件,辅以大量图片资料、动态图片和视频资料,系统回顾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起来先睹为快吧!

展品图。国家博物馆供图

据介绍,开幕式结束后,展览向公众开放参观,未来还将赴各地巡展。

(唐婷)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