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向河北供水破100亿方 向京津供水各超60亿方

3月2日,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获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输水361.22亿立方米,其中向河北供水量突破100亿立方米,向天津供水60.06亿立方米,向北京供水62.13亿立方米,向河南供水123.28亿立方米,工程综合效益远远超过预期。

南水北调中线向河北供水破100亿方 向京津供水各超60亿方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03-02 20: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通讯员 许安强 科技日报记者 唐婷

3月2日,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获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输水361.22亿立方米,其中向河北供水量突破100亿立方米,向天津供水60.06亿立方米,向北京供水62.13亿立方米,向河南供水123.28亿立方米,工程综合效益远远超过预期。

中线建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自通水以来,中线工程源源不断地送来南水,助力京津冀地区一同描绘天蓝地绿水清的新画卷。

织一张水网 保供水安全

长途奔袭而来的南水十分珍贵,最大程度发挥工程效益,有力保障受水区供水安全,是中线建管局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2021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河北,中线建管局河北分局干部职工战疫情、保通水,坚持值守不离岗,利用信息化远程调度系统,全力维护正常供水秩序,保障了关键时期当地人民群众和复工复产用水安全顺畅。

据介绍,河北省境内,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配套工程构筑起一整套供水网络体系。通过40余座分水口、128座地表水厂,南水被送往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和雄安新区等地,极大地改善了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供用水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受水区的供水保障率。

受益的不只是河北。天津目前形成了以南水北调、引滦工程为骨架,于桥、尔王庄、北大港、王庆坨、北塘五座水库互联互通、互为补充、统筹运用的供水新格局。天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等经济核心区域实现了引江、引滦双水源保障,城市供水“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送一渠好水 提升饮水品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供水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及以上,明显改善了受水区水质。”中线建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石家庄市区为例,当地自来水硬度指标由过去的330-350毫克/升降至150-170毫克/升,居民饮水品质得到较大提升。

从2016年开始,河北省在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有计划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在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7市61个县(市、区)实施南水置换工程,受益人口1354万。

南水增加了北京市水资源总量,提高了城市居民用水条件,显著改变首都水资源保障格局和供水格局。据统计,供给北京的62.13亿立方米南水中,有超过40亿立方米用于自来水厂供水,占入京水量约七成,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300万人。

润一片河湖 为生态环境添活力

据介绍,在保证沿线大中城市正常生活用水的前提下,中线工程近年来择机向河北省实施生态补水,累计向白洋淀和20余条河流补水30亿立方米,形成有水河道2578公里、水面面积175.6平方公里,高峰期间单日补水量达130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天有一座中型水库滋润河北大地。

南水到来后,北京境内的南水北调大宁调蓄库、团城湖调节池、亦庄调节池实现蓄水,增加水面面积550公顷;十三陵、怀柔、密云等水库扩大了水域,密云水库增加的水面超过5000公顷。

在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南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中线建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年平均降水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华北地区2020年5月至11月的深层、浅层地下水水位平均埋深,与2019年同期相比呈现上升态势,利用南水进行生态补水的河流,其沿线地下水位回升尤其明显,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涵养。

(许安强 唐婷)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