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在京成立

4月22日,清华大学举行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仪式。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表示集成电路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学院将探索1+N联合机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邱勇在总结中表示,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成立不仅对于集成电路学科、对于清华,乃至对于国家都是一件有深刻意义的大事。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在京成立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04-22 20: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4月22日,清华大学举行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仪式。集成电路学院在国内首次提出“1+N”联合机制,致力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破解当前中国芯片“卡脖子”难题。这是清华大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国家关键领域、培养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迈出的重要一步,将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校长邱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主任郝跃,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刘明,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主任蔡一茂,中芯国际资深副总裁、中芯北方总经理张昕在成立仪式上致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主持成立仪式。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介绍了集成电路学院的学科布局与发展愿景。

成立仪式上,陈旭宣布集成电路学院成立决定并致辞。陈旭强调,学校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服务国家战略的坚决行动,也是加强集成电路学科建设、奋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关键部署,彰显了学校坚持国家至上、矢志勇挑重担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希望集成电路学院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报国强国使命,努力为党育时代新人、为国育栋梁之才,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勇于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学科,为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志军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当今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和博弈的焦点,希望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着力办好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

郝跃表示清华大学在过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是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领头羊”和“排头兵”。集成电路具有很强的多学科交叉特性,高端芯片更是多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结晶。要取得重大科技突破和原始创新突破,越来越需要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需要多项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基金委在去年专门成立交叉科学部,就是要解决重大交叉科学问题,探索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希望集成电路学院未来在加速科技创新、推动学科交叉、攻克“卡脖子”难题、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一流人才等方面做出更大成绩。

刘明指出要破解“卡脖子”难题,除了在装备、材料、EDA等基础领域紧追紧赶,缩短差距,还需要积极地寻求突破路径、抓住变革性创新机遇,形成竞争制衡能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不能只靠大而全,而是要建立起局部优势,形成反制能力。希望学院成立后,能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全国的高校中起到标杆和带头作用,为我国建设集成电路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蔡一茂表示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科历史悠久,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集成电路人才,在学术研究、科技攻关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从老一辈微电子人开始,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长期以来,两个兄弟单位,在人才培养、联合科技攻关以及推动国家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等诸多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继往开来,希望持续、深入地探讨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和集成电路学院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张昕表示集成电路是信息时代的基石,是国之重器,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需要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用的深度结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磨难和考验,也有着前所未有的前景和光明,希望清华集成电路学院勇担使命、创造辉煌。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表示集成电路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学院将探索1+N联合机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1是指集成电路学院,N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教师聘用机制、有组织科研等方面积极创新,与相关院系设立交叉研究中心。人才培养方面,集成电路学院将完善本硕博贯通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连通材料、装备到芯片系统的垂直知识链,重塑集成电路课程体系,本科生培养采用书院培养与大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研究生培养突出产教融合,与产业链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为集成电路产业输送紧缺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方面,面向集成电路技术代际更新的重要机遇,围绕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布局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与EDA、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工艺、MEMS与微系统、封装与系统集成、集成电路专用装备、集成电路专用材料等研究方向,实现集成电路学科新突破,在破解当前“卡脖子”难题的同时也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邱勇在总结中表示,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成立不仅对于集成电路学科、对于清华,乃至对于国家都是一件有深刻意义的大事。大学是国家的大学,服务国家是大学最崇高的使命。要自强、要奋斗,要让国家强大起来,这是清华人最朴素的信念、最执着的追求。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强国的大厦不能建立在别人的墙基上,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于大学来说,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树立主动请缨、铸就大国重器的雄心壮志,就是要增强追求卓越、打造强国之“芯”的使命担当。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就是要集中精锐力量投向关键核心技术主战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实现集成电路学科国际领跑、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自主创新发展作出关键贡献。邱勇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集成电路学院要不辱使命,打造自强之“芯”,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引领产业跃升的关键技术,探索出一条实现中国集成电路科学原创突破的自主路径,为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科可以追溯到1956年设立半导体专业,1957年设立半导体教研组,1970年成立半导体车间,1980年成立微电子所,2004年成立微纳电子系,一批批的清华集成电路人薪火相传、奋进拼搏,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集成电路产业主战场,建设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

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北京市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夏林茂,工信部电子信息司长乔跃山,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二级巡视员肖晶,科技部重大专项司副司长邱钢,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清华大学陆建华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主任郝跃院士,军委科技委委员廖湘科院士,复旦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刘明院士,武汉大学徐红星院士,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戴琼海院士、吴建平院士,兄弟单位嘉宾,行业及校友代表,学校部处、共建院系代表,师生代表等出席学院成立仪式。

(华凌)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