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蝶未来学校”计划发布 支持构建教育全过程动态采集与反馈体系

来源:国际在线    2021-12-20 10:12
来源: 国际在线
2021-12-20 10: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创建德育银行、构建新型德育评价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在虚拟现实实验室中完成学习;以AI实现教育全过程动态采集与反馈体系,让数据驱动以学定教的常态化因材施教……12月17日,以“遇见2035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腾讯·云蝶未来学校”计划发布会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举行,科技把“未来学校”带进了现实。

佛山市顺德区副区长柯宇威,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陆昀,云蝶科技董事长、博实乐教育集团执行副主席何军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柯清超,云蝶科技总裁田雪松等出席发布会。

AI贯通教育全链路,触发以数据驱动的教育变革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为实现“到  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智慧学习空间,柯宇威、陆昀、何军立、柯清超、田雪松与博实乐教育集团联席CEO黎婉媚、腾讯教育运营总经理翟东海、腾讯教育共创营成员代表江苏伟创晶公司总裁丁基勇等共同发布了“腾讯·云蝶未来学校”计划。

  “腾讯·云蝶未来学校”计划发布

顺德区副区长柯宇威表示,顺德区政府一直特别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未来几年将实施“四好工程”(好生态、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助推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

  佛山市顺德区副区长柯宇威致辞

云蝶科技董事长、博实乐教育集团执行副主席何军立在致辞中说,通过打造全场景的智慧教育生态解决方案,将为未来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树立全国的标杆和示范。

  云蝶科技董事长、博实乐教育集团执行副主席何军立致辞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陆昀表示,5G、VR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与学习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腾讯教育与云蝶科技推出“腾讯·云蝶未来学校”计划,通过搭建教育生态的开放平台,吸引更多的伙伴加入,共同推动未来学校的生态与标准共建。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陆昀致辞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柯清超认为,教育新基建为信息时代的未来学校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底座、数据底座,而通过数据驱动的教育实践,将让教育发展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让教育创新从“实验科学”走向“数据科学”。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柯清超作主题演讲

落实因材施教,为学生“定制”学业潜能分析

在活动现场,中教未来教育规划设计院院长陈天对“腾讯·云蝶未来学校”计划进行了解读。陈天表示,“腾讯·云蝶未来学校”将建设一个以“五育并举”、“因材施教”、“高效轻负”、“低碳环保”为特色的未来校园。

  中教未来教育规划设计院院长陈天解读“腾讯·云蝶未来学校”计划

在五育并举方面,未来学校将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通过建设“德育银行”、深耕校园艺术教育沃土、打造室内外综合劳动践行空间和劳育综合平台等方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方面的学习与提高。

未来学校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因材施教。未来学校借用数字化工具,构建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全过程动态采集与反馈体系,高效挖掘课堂、考试、作业三大高频场景的教学数据核心价值,通过精细的学情分析和精确的教学干预,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常态化因材施教。

此外,在高效轻负方面,未来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业潜能分析,更好地实施精准指导,实现教与学的高效轻负。而在低碳环保方面,未来学校将以物联网为基础,打造绿色、健康、低碳的校园环境,支持国家碳排放目标的达成。

随着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未来学校将以虚实融合、数据驱动、开放共享、家校互融的新样态,引领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促进教育理念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

发布会现场还举办了教育圆桌论坛,陈天、陆昀、田雪松与国华纪念中学校长兼北滘中学校长季德华、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校长黄培杰、朗鹰教育CEO施丹、奔腾宝贝创始人黄萍等嘉宾,分享了各自关于未来学校智慧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圆桌论坛与会嘉宾探讨未来教育

“腾讯·云蝶未来学校”计划的发布诠释了腾讯教育与碧桂园云蝶科技在未来学校建设中秉承着共同的理念和愿望,双方聚合所长、融合创新,共同推进学校智变。未来,腾讯教育将始终秉持开放的态度,通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产品解决方案,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共建智慧教育新生态,用科技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