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 新能源车今年销量有望破600万辆

1月3日傍晚,中关村蔚来中心的展示厅里灯火通明,一台ES6展车旁围着3组前来看车的市民,其中两组已经试驾完毕,正在详细挑选配置。多位专家或业内人士都认为,尽管补贴退坡对终端市场有所影响,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补贴退坡对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增长影响有限。

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 新能源车今年销量有望破600万辆

来源:北京日报    2022-01-05 09:03
来源: 北京日报
2022-01-05 09: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3日傍晚,中关村蔚来中心的展示厅里灯火通明,一台ES6展车旁围着3组前来看车的市民,其中两组已经试驾完毕,正在详细挑选配置。这样的火爆场面,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几乎从开年起就一直以高于整体汽车市场增速的态势,不断刷新月度最佳销量,新能源“爆发元年”几乎成为业内共识。2022年,尽管面临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但业内普遍认为,补贴退坡不会改变增长大趋势。专家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一步爆发式增长,全年销量甚至有望突破600万辆。

新能源车市火爆2021

“年底不是在陪客户试驾,就是在去试驾的路上。”某新能源品牌销售黎昊(化名)不禁感叹。去年,在自己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感到“真香”后,黎昊从原单位离职投身一家新能源车企做起了产品专家。

“感觉这个市场在前期不断累积量变后,去年终于到了临界点,很多人‘突然’就开始接受了。”黎昊说起,在他接待的客户里,越来越多的人是拿着燃油车指标前来购车的,有的是因为喜欢电车的智能化,有的是因为电车上路不限号。

“这在以前几乎是很难出现的,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黎昊的话,说出了不少新能源汽车业内人最直接的感受——市场接受度的提高让新能源车市在2021年从年初火到了年尾。

2021年元旦小长假,国产Model Y的上市让特斯拉多家门店被“挤爆”。此后,年中新能源车市“淡季不淡”创下销量新高,三季度抢走燃油车的“金九银十”。到了年底,补贴退坡前新能源车市又呈现“销量狂欢”……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几次调高对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预估。最终,新能源汽车以全年预计40%左右的高增速,高线城市渗透率接近20%的成绩,带动整体汽车市场在三年负增长后,首次同比增速转正。

整体市场爆发也带动了车企快速成长。数据显示,特斯拉2021年全年累计交付达93.6万余辆,较2020年同比增长87%;比亚迪新能源汽车2021年全年销量达59.3万余辆,同比增长231.6%。造车新势力军团中,小鹏、蔚来和理想2021年全年车辆交付均超过9万辆,形成新势力“小蔚理”第一阵营。

补贴退坡无碍今年继续热销

今年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国家财政补贴的最后一年。财政部等四部门发文明确,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有声音认为,这或将导致部分车辆价格小幅上涨,可能对新能源汽车销量产生影响。

然而,元旦假期,记者走访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汽车体验店看到,店内看车、试驾依然火爆。为了吸引客户,不少车企推出了“变相优惠”“限时保价”等措施,车价维持不变甚至更加优惠。

多位专家或业内人士都认为,尽管补贴退坡对终端市场有所影响,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补贴退坡对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增长影响有限。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更是对新能源汽车后市表现保持乐观,预估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50万辆以上,甚至有望突破600万辆。“国内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已大幅提升。即便补贴退坡后车辆价格小幅提升,也会是短期现象。”崔东树分析,从市场竞争角度看,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开始转型新能源以及技术不断进步,车企想要保持车辆竞争力,价格下降将成为长期趋势。此外,2022年的补贴政策在技术指标体系框架上保持稳定,并未抬高“门槛”,这有利于中低端车型继续保持强势增量。

威马汽车相关负责人也认为,补贴退坡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短暂,增长依旧是大趋势。

行业减碳需聚焦生产环节

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也和我国正在推进的“双碳”目标密不可分。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双碳经济研究中心马巍威就表示,在“双碳”驱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正加速释放。新能源汽车对于传统燃油车的加速替代,能够有效缓解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并降低市场对成品油的需求,进一步倒逼上游石化行业“减油增化”。

谈及行业未来,马巍威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原材料、生产、回收等领域。“新能源汽车虽然在能源消费端实现了减碳,但在生产制造环节依然需要耗费大量的金属、非金属原材料,并产生大量的碳排放。”马巍威建议,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要重点聚焦生产制造环节,例如整车轻量化设计、轻金属合金材料替代钢铁材料以及开展清洁生产等。同时,兼顾后端市场,尽快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零部件再制造等领域,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循环产业体系。

(责任编辑:柯晓霁)

(赵语涵)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