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时代实景三维相机四维看看:元宇宙技术爆发!打破现实与虚拟的界限

来源:大众网    2022-04-08 14:40
来源: 大众网
2022-04-08 14: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一个新奇的概念名词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引发科技界和投资界的广泛关注,这个名字就是“元宇宙”。为了实现沉浸感,元宇宙需要借助VR技术。随着专业VR设备的进步,元宇宙与VR的绑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3D建模市场迎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致力于人工智能三维数字化技术的企业四维时代(4DAGE)在积极思考新的市场可能性。

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三维空间技术在成本上都居高不下,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一类方式是激光扫描仪,原理是激光源打出去,对距离内测序,通过点、面构建一个立体。然而,激光扫描仪的核心技术专利权在美国企业手里,另一类是基于光栅扫描的原理,不过,此方式成本依旧较高。

为了打破成本的局限,四维时代探索出了新的路径。其基于光学相机和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出一套稳定、精确、且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如核心产品——实景三维相机四维看看。据四维时代的创始人崔岩介绍,四维看看就是光学相机,可以对空间、物体进行拍照,拍完照片之后,直接把二维的图片转成三维立体的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简单的处理,在网页端展示场景。“我们利用相机、监控摄像头等成熟的光学设备去采集数据,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图片1.png

  ▲「四维时代」实景三维相机四维看看,降低空间复刻成本

然而,利用相机实现二维到三维的转变,却带来了算法和数据层面的挑战。“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最重要的支撑:一是算法,如何把二维图片转成三维立体,二是数据积累,建立二维图片和三维立体模型的点对点数据库。”崔岩解释道,用户拍一张图片,然后放在数据库中学习,系统检索分析出相应的三维数据,并且还原立体空间。其数据库中已经有几千万个特征点,即二维与三维的点对点对应。“人工智能说起来很神奇,其实一点也不神奇,两句话就说清楚,第一个就是找相似,第二个就是给权重。”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建模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将二维图片转成三维。如果用传统视觉的方法,在特征点特别少的情况下,算法的准确度会受影响。如白墙、大理石、镜子等环境下,需要分辨出哪些是反光物体,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但这个难题在四维时代的实力团队面前,很快得以解决。值得一提的是,其创始人及核心团队均是欧洲海归博士、硕士,在人工智能三维数字化重建及数字化虚拟展示技术方面具有世界领先的科研水平及实力。崔岩表示,自2014年成立,经过几年的时间,公司在算法上的稳定性已经有很大的提高,此外在精度方面已经实现微米级的进步,这是市场上领先的经验。“5G时代来临,这个优势会更加明显。” 崔岩认为。

事实上,四维时代的产品优势不仅体现在价格、精确度方面,其在建模速度方面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四维看看从拍摄到上传再到生成模型,总时间只需要10分钟。此外,120个点位的拍摄并生成模型,一般设备需要12个小时,并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四维看看只需要1个小时,而且不需要专业人员,大大降低建模成本。

基于优越的产品性能及技术优势,四维时代推出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包括数字工业、数字文博、数字生活等。可以与民宿相结合,可以帮助用户室内空间更生动地呈现给顾客。其还可以帮助博物馆在空间当中漫游观看,并伴随一些讲解。“通过图片和文字来浏览形式太单薄,通过视频的方式又是一种被动的浏览,所以我们希望提供一种主动的三维方式。” 崔岩评价博物馆的线上游览方式时表示。此外,四维时代也可以对谷歌地图等进行补充,完善他们的室内空间化信息。“我们希望做数字万物,通过技术手段把所有的东西立体、数字化,再长期记录到互联网上。” 他说。

创立于2014年,四维时代专注于人工智能三维数字化重建领域。凭借高水准的研发实力和高瞻远瞩的产品布局,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发布了国产自研实景三维空间采集设备——视觉系列产品四维看看/四维看见,激光系列产品四维深时,且在软硬件配备中,始终坚持自主可控原则。目前,四维时代已经为国内外1000多家博物馆、港珠澳大桥、世博会、2021年全国双创周、第13届中国航展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10) 6400 4224。

 

(朱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