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首台大型非谐振全储能快循环脉冲电源研制成功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研制的国际首台大型非谐振全储能快循环脉冲电源产品7日在甘肃天水正式下线,并通过了专家组现场测试。

国际首台大型非谐振全储能快循环脉冲电源研制成功

来源:人民网    2023-07-07 21:15
来源: 人民网
2023-07-07 21: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研制的国际首台大型非谐振全储能快循环脉冲电源产品7日在甘肃天水正式下线,并通过了专家组现场测试。

这标志着我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了解,HIAF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持建造的国家“十二五”大科学工程,其中增强器BRing是HIAF装置最核心的组成部分,BRing要求电源输出3900安的大电流、15兆伏安峰值功率功率、高达38000安每秒电流上升速率、以及17伏至4800伏的极宽动态工作范围、小于200毫安的输出精度要求。BRing二极铁电源特殊的脉冲工作模式会在电流脉冲波形上升段和下降段将产生极大地能量吞吐,对电网产生巨大的冲击,给电源系统设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针对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严苛要求,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加速器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非谐振变前励全储能解决方案,经过4年半的集中攻关,解决了41个技术问题,在4项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了突破,很好地解决了大功率快循环脉冲电源对电网周期性强冲击和极宽电压范围下的高精度输出指标要求等问题。该电源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后,又不断迭代优化工艺方案,实现了电源的模块化、集成化和标准化设计,大幅度提升了电源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电磁兼容性。

专家介绍,大功率非谐振、变前励、全储能脉冲电源研制成功,使得大型加速器的绿色低碳运行成为可能,在重离子治癌装置及其他应用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也为世界大型加速器特种脉冲电源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现方案。

(赵竹青)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