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难而正确的事”,中国科学家实验用新材料保护冰川

据南华早报等媒体介绍,在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冰川上,来自南京大学的中国科学家正实验用新型材料延缓冰川消融,保护生态。据介绍,今年 6 月,由南京大学副教授朱斌带队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带着一种新型材料来到四川达古冰川。

做“难而正确的事”,中国科学家实验用新材料保护冰川

来源: 参考消息
2023-07-14 15: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南华早报等媒体介绍,在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冰川上,来自南京大学的中国科学家正实验用新型材料延缓冰川消融,保护生态。

据介绍,今年 6 月,由南京大学副教授朱斌带队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带着一种新型材料来到四川达古冰川。他们计划在超过 400 平方米的冰川上,铺设这种新型薄膜材料。团队的研究表明,这种材料有潜力反射超过93%的阳光,并且有助于达古冰川主动散热。

据团队介绍,这种薄膜由纤维素酯制成,纤维素酯是一种由植物制成的天然纤维,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研究人员也可以用无人机携带小颗粒的材料,播撒到难以到达的冰川区域。

据悉,这个项目得到了当地旅游局和科技公司腾讯的支持,后者通过可持续社会价值部门提供了资金支持。据了解,2021年,腾讯进行第四次战略升级,把“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作为核心战略,并成立了碳中和实验室,此次冰川保护项目的资金就来自SSV(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的碳中和实验室。

据介绍,实验首日,研究团队尝试用钻机、木制框架和钉枪,将白色薄膜固定在冰川上,但不少人受到高原反应的影响,这项工作进行地不太顺利。当天,他们在徒步穿过积雪时,雪地越来越深,逐渐没过膝盖,而且天气预报显示未来1小时内会暴雨,团队不得不决定返回。

随着之后天气好转,研究团队终于在第四天成功铺设了薄膜材料。根据他们的计划,团队将于今年9月返回,并拆除保护材料并进行测量,评估实验效果。研究人员还收集了水样以检查其对环境的影响。这项实验还将持续三到五年,此后科学家们再决定是否在国内外推广使用。

历经数千万年形成的青藏高原,孕育的冰川和积雪,成为恒河、湄公河和长江等主要河流的水源。它们是亚洲数十亿人口的生命线。相比之下,逆转过程发生得飞快——青藏高原的冰川在短短50年内消失了15%以上。

世界上绝大多数冰川都在迅速消退,导致海平面逐渐上升,甚至可能致命洪灾。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国家一起承诺,努力将全球变暖控制在与工业化前相比上升2摄氏度以下,即使达到这一目标,到本世纪末,阿尔卑斯山地区大约4,000座冰川中预计仅剩不到一半。

据介绍,达古冰川管理局副局长黄仕海就目睹了气候变化给冰川脚下的黑水县带来的影响。自2006年搬到那里以来,他看到夏天来得更早,冬天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变得更频繁。生活在冰雪山区附近,黄仕海以前很少穿短袖衬衫。而现在,他最早五月份就穿起了短袖。

对于朱斌来说,保护冰川并非他最初计划从事的工作。作为一名材料科学家,他大多时间在南京和纽约的实验室里工作,其中一年多时间,他还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电池储能。对于离开舒适的实验室环境,去到达古冰川做实地实验,身边人多少有些不解,家人也担心他的安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冰川是在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朱斌的努力也逐渐得到了认可。

几十年来,当地数万居民的生活受益于达古冰川:冰川融水提供了饮用水来源,并用于水力发电;冰川景观每年吸引超过20多万游客,催生超过2,000个就业机会。从现实利益考虑,人们有着很强的动力保护冰川,不过所有项目参与者都强调:要从源头上减缓冰川融化,把最重要的工作放在减少碳排放上。

对此,中国科学家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正在研究的所有人为干预方法,即便都被证明行之有效,也只能减缓冰川的融化速度。如果地球持续变暖,并没有办法能一劳永逸地保护冰川。” 朱斌表示。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