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经中医“岐黄问道·大模型”发布会在南京举行

来源:新华网    2023-07-31 17:34
来源: 新华网
2023-07-31 17: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28日,由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岐黄问道·大模型”在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发布。

  据了解,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由中医专家和人工智能专家共同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医信息化、智能化行业的开创者、领军者,拥有发明专利16项,其他各类专利1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荣获国家卫健委、国家工信部等多项医疗人工智能奖项,开发的中医人工智能产品已进入400多家等级医院、80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经中医作为“数智中医”的带头企业,具有开发中医垂直行业大模型的天然优势。此次大经中医发布“岐黄问道·大模型”,将有力推动中医与AI的结合,为中医的创新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会上,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蒋华荣表示,江北新区聚力创新发展,以高质量建设“两城一中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命健康”都是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把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进一步发扬光大,无论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讲,都非常有意义。新区已建成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东部)中心都将对“岐黄问道·大模型”的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新区将拿出最好的政策和最优秀的服务来支持大经中医在数智中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新的成绩,收获新的硕果,进一步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南京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和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李佳表示,江北新区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政策,服务和培育了众多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创新企业。大经中医在中医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多年的深厚积淀,其开发的中医人工智能产品已进入全国众多标杆性中医院、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应用,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数智化方面走在了前列。此次大经中医成功发布“岐黄问道·大模型”,是践行数智中医发展路线的重要一步。科技创新部门将做好牵头,会同相关部门以及园区为大经中医的下一步创新发展、核心技术攻关做好支撑,细化服务。

  会上,大经中医创始人、CEO李文友就“岐黄问道·大模型”研发的背景、目的,以及对中医大模型的思考做了题为《为什么是大模型?为什么是中医?为什么是大经中医?》的演讲,着重介绍了将中医学科和AI技术结合的巨大价值,以及大经中医在研发中医大模型方面的三个独特优势,即拥有大量高质量的行业数据,特别是千万级别的中医药知识图谱数据的数据优势;拥有大量训练有素的中医—AI跨界专家和工程师的人才优势和拥有等级医院、医联体和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大健康机构,以及C用户等大量落地应用场景的应用优势。

  发布会还对“岐黄问道·大模型”进行演示,分别通过现场实测和录屏演示两种形式,演示了大经中医初具雏形的三款中医大模型。基于已确诊疾病的临床诊疗大模型,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疾病、症状、体征信息,给出辨证诊断结果和中药处方治疗方案。此外,仅仅基于症状、体征的临床诊疗大模型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主诉症状和伴随症状、体征信息,给出辨证(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中药处方)。而中医养生调理大模型则能根据用户提供的症状、体征信息,给出个性化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结果,以及食疗、茶饮、推拿、艾灸等多维度养生方案。

  会上,大经中医技术总监王祺介绍了“岐黄问道·大模型”的训练过程和技术路径,通过四层递进的训练方式,从预训练到监督微调,再从奖励模型到强化学习,目前第一、第二层的工作已经完成,主要精力放在第三、第四层的奖励模型和强化学习上,通过不断迭代和专家评估,提升AI回复的准确性。

  王祺强调,中医大模型使用自然语言交互的模式降低了中医AI的使用门槛,更多类型的用户可以在更多场景下使用中医AI,这对于中医和中医AI的发展十分重要。同时,中医大模型的应用,使问诊环节减少了信息流失,“医患沟通”的所有数据都被保留下来,诊疗过程中沉淀的更通用的数据集将以十倍乃至百倍的规模增加,这也有助于中医AI进一步提升其性能。无论是大经中医此前在名老中医经验数字化传承、中医临床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研发与应用、智能脉诊仪和智能舌面诊仪等中医智能硬件的研发与应用,还是如今发布“岐黄问道·大模型”,均是沿着“中医+AI”这条发展主线的积极探索。

  会后,大经中医将向机构用户开放内测申请,包括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养老和康养机构,企业健康驿站、社区健康中心,中医类大专院校,中医类文化馆、博物馆等。(潘霄想)

 

(潘霄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