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文台揭示太阳U形暗条形成机制

(记者赵汉斌)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研究人员近期探究并揭示了一个太阳暗条和与其相邻的色球纤维之间,连续磁重联导致的一个U形暗条的形成机制,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发表了相关成果。非线性无力场外推的结果表明,连续磁重联后暗条的磁拓扑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这与观测结果一致,并进一步证实U形暗条的形成及暗条和色球纤维之间连续磁重联的发生。

云南天文台揭示太阳U形暗条形成机制

来源:人民网    2023-08-07 09:55
来源: 人民网
2023-08-07 09: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云南天文台揭示太阳U形暗条形成机制

科技日报昆明8月6日电 (记者赵汉斌)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研究人员近期探究并揭示了一个太阳暗条和与其相邻的色球纤维之间,连续磁重联导致的一个U形暗条的形成机制,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发表了相关成果。

太阳暗条的形成,不但涉及暗条磁结构的形成,还会涉及暗条物质的补给。与暗条形成相关的磁重联机制有很多,相同的是,通过重联的作用,或者注入物质或者是形成扭缠的磁结构,都会导致一个新暗条的形成。

云南天文台杨丽平博士和导师闫晓理研究员等人利用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所获得的高时空分辨率和多波段观测数据,通过对2012年10月25日活动区11598中一个U形暗条形成过程的研究,发现当一个暗条和与它相邻的色球纤维靠近时,它们之间会发生连续磁重联。

连续磁重联的观测证据,表现为在磁重联位置观测到增亮和磁对消,色球纤维在重联位置外观上发生明显变化,并伴随着一些新磁环的不断形成和积累,以及等离子体从重联位置沿着新形成的磁环传播。这表明暗条和色球纤维的磁拓扑结构发生了改变。连续磁重联导致了一个较长U形暗条的形成,而在U形暗条形成期间,发生了两次主要的磁能释放。在这两次能量释放过程中,从重联位置注入的等离子体为U形暗条的形成提供了一部分物质。

此项研究发现连续磁重联导致U形暗条的形成。非线性无力场外推的结果表明,连续磁重联后暗条的磁拓扑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这与观测结果一致,并进一步证实U形暗条的形成及暗条和色球纤维之间连续磁重联的发生。

 

(赵汉斌)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