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监测机构称: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创新高

海洋热浪对一些海洋生物产生了直接影响,导致珊瑚白化,威胁鱼类种群等。气候专家指出,海洋热浪对一些海洋生物构成了直接威胁,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珊瑚开始出现白化现象,预计还会有更多影响浮出水面。

欧盟监测机构称: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创新高

来源:科技日报    2023-08-08 09:15
来源: 科技日报
2023-08-08 09: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海洋热浪对一些海洋生物产生了直接影响,导致珊瑚白化,威胁鱼类种群等。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日报道,欧盟气候观测站的数据显示,7月30日,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气温上升至20.96℃,超过2016年3月创下的20.95℃的观测纪录,人们担心海洋升温可能会对地球气候、海洋生物等产生连锁影响。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近几个月也记录了类似的趋势。今年4月4日,NOAA测得的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高达21.06℃,超过了2016年3月的21.01℃的最高纪录。今年8月1日,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气温为21.03℃。

气候专家指出,海洋热浪对一些海洋生物构成了直接威胁,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珊瑚开始出现白化现象,预计还会有更多影响浮出水面。海洋温度过高还会对海洋动植物产生其他影响,比如威胁到鱼类种群,从而破坏全球某些地区的粮食安全。此外,变暖的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更低,加剧了全球变暖的恶性循环。

英国雷丁大学气候研究主任罗温·萨顿称,海洋温度升高主要的长期原因无疑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随着燃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产生的温室气体不断在地球大气层中积聚,这种多余热量也将与日俱增。

此前,全球多地海洋温度也创下新高。NOAA的观测数据显示,上周北大西洋表层水域的平均温度升至24.9℃,创下历史新高。西班牙海洋研究中心的数据则表明,今年7月份,地中海的中位温度为28.71℃,打破了此前的观测纪录。

科学家们预计,当前厄尔尼诺现象最严重的影响将在2023年底出现,并在此后几年持续,这可能会使海水变得更暖。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