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智入基层,AI惠民暖民心

来源:中国网    2025-07-29 16:53
来源: 中国网
2025-07-29 16: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8日-11日,广东工业大学“数智燎原”社会实践队赴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开展以“科技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服务于每一个人”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不仅深入苏村等多个村委会实地调研,摸清基层办公的现实需求与痛点,还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老百姓在生活中对智能工具的潜在需求;同时在长岐镇开设 AI公益讲堂,围绕 DeepSeek大模型在文稿处理、数据可视化、宣传制作等场景的应用开展实操培训,既助力基层工作者提升办公效能,更着力探索让 AI技术走进寻常百姓生活的路径,手把手教群众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让“高大上”的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服务基层、惠及民生的“好帮手”,用青年智慧与技术力量为乡村数字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图为实践队在多曹村委会调研基层工作人员使用AI情况、黄一峰摄

实践队队员们走进苏村村委会,看见办公桌上堆积的报表,直观感受到基层工作的压力。队员们还向村委干部了解办事流程,发现有一些工作是可以通过使用AI工具优化的。带着这些痛点,实践队用专业知识梳理基层工作流程,把“数据整理、文稿撰写、政策宣传”等场景拆解成 AI可介入的环节。在多曹村委会,队员们现场演示“DeepSeek大模型自动识别”,原本重复工作量,在AI辅助下很快就能完成。让调研真正成为“技术赋能的起点”。

图为实践队在村中走访老年人对AI的使用、何艺锌摄

在长岐镇的旧街上,队员们听到了老人更接地气的需求:“能不能用 AI查查天气、病虫害?”“想在网上卖菜,咋让更多人看到?”实践队把这些需求记在“民生清单”上,后续在 AI讲堂里专门详细讲解“AI与宣传”课程,让技术真正对接“田间地头的需要”。

图为AI公益讲堂启动仪式、黄一峰摄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朝阳,长岐镇党委书记陈思,长岐镇副镇长杨林燕以及40余名基层干部参加AI公益讲堂。动员会上,陈朝阳表示,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多样复杂,AI技术正是破解难题的关键钥匙,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的广泛应用,是有效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一招。陈思强调,AI不是“花架子”,而是服务群众的“真工具”,基层干部要主动掌握新技术,用科技创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分享AI使用知识、何艺锌摄

公益课上,结合调研走访的反馈数据,队员们有针对地讲解了如何运用AI工具提升乡镇政务处理效率、辅助日常生活、工作等知识共五个部分,现场演示实例操作,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同时也让群众能掌握从基本到进阶的AI使用技能。同时,队员们还在课后收集疑问与意见,进行答复和改进,这不是一场“一次性”的三下乡活动,而是实践队与基层的“双向奔赴”。

图为实践队与参加AI公益讲堂的学员合影、黄一峰摄

此次“AI下乡”实践,不仅让长岐镇的基层干部与群众初步掌握了AI工具的实用技能——从用 DeepSeek快速生成政务文稿,到借助智能工具处理村民数据、制作乡村宣传海报,更在技术下沉的过程中,搭建起“高校 -政府 -群众”的长效连接桥梁。实践队负责人黄一峰表示,此次活动的初衷是想让“科技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服务于每一个人”。数智燎原实践队正以吴川市长岐镇为起点,探索可复制的“党建引领 +青年赋能 + AI普惠”模式。当越来越多基层工作者用技术提质增效,当乡村老人也能借助智能工具解决生活难题,这场青春实践便真正实现了“让科技扎根乡土”的承诺,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了生生不息的青年动能。(广东工业大学:黄一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