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战略,河南医药大学“乡约新声,‘语’你‘童’行”推普实践团走进新乡市孟庄镇,聚焦乡村儿童语言发展,以非遗剪纸为媒,将普通话教学融入汉字加减法、绕口令等趣味实践,为孩子们打造别开生面的语言课堂,绘就乡村推普育人新画卷。
一、调研先行:洞察儿童语言困境
在前期辉县农村调研中,推普团发现乡村儿童普通话基础薄弱问题突出:孩子因发音不标准错失演讲比赛机会,日常沟通中方言习惯与普通话学习的矛盾,也让知识获取、社交表达受限。这促使团队将儿童推普作为重点,决心以创新方式为孩子们打开语言新窗口 。
二、多元实践:趣味活动里的普语课堂
7月3日,孟庄镇政府活动室里,首堂“剪纸推普课”趣味开讲。推普团队员手持非遗剪纸传承人设计的教具,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念出“月亮婆婆” 。当剪纸艺术与普通话学习碰撞,孩子们好奇地观察剪纸图案,踊跃模仿标准发音,原本稍显枯燥的语言学习,因非遗元素注入变得生动有趣,课堂瞬间洋溢着欢笑声与求知欲,一场融合乡土文化与语言教育的盛宴就此展开。
紧接着,汉字加减法游戏登场。队员展示“木”字卡片,引导孩子思考去掉、添加偏旁组成新字,“‘木’去掉一笔是‘本’,加上‘亻’变成‘休’!” 孩子们踊跃抢答,在拆解、组合汉字中,熟悉字形与发音,将识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夯实普通话用字基础。
绕口令环节更是把氛围推向高潮,“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 孩子们努力攻克发音难点,互相纠正、反复练习,从磕磕绊绊到逐渐流畅,在趣味挑战里提升普通话语感。农家乐里,孩子用拼音标注剪纸送游客,普通话沟通从课堂延伸至实际交流,村民们惊喜发现,孩子表达更清晰自信,语言学习真正融入日常 。
三、成长见证:推普赋能乡村童年
推普团陪伴孩子们在剪纸创作里规范发音,在汉字加减法中解锁文字奥秘,在绕口令挑战里突破表达瓶颈。曾经因方言困惑的孩子,如今能大方用标准语讲述家乡故事;原本羞涩不敢表达的孩子,也在团队活动里变得积极开朗。这些变化,不仅让儿童语言能力提升,更助力他们拥抱更广阔的知识交流平台,为乡村童年播撒自信表达、拥抱未来的种子。
河南医药大学推普团以非遗为翼、实践为帆,在乡村儿童语言教育探索中踏出坚实步伐。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让普通话成为乡村孩子逐梦的语言翅膀,用教育温度绘就更多乡村儿童成长的美好 “声”景,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语言力量。
张怡雯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