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馆数博会:宏诚创新用 IoT+AI 融合技术 重构体育直播、执法培训与实验室管理

来源:中国网    2025-09-01 16:56
来源: 中国网
2025-09-01 16: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展厅里,北京宏诚创新及其子公司北京宏珹芯的展位前,始终围着好奇的参观者——有人盯着屏幕上实时更新的实验室数据点头,有人戴着 VR头显设备模拟执法动作,还有人被体育赛事直播的“专属视角”吸引。带着对这些“硬科技”的好奇,深入探馆,发现这些看似不同的产品,背后都藏着同一种核心能力: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创新。

体验一:体育直播的“智能导演”,镜头自动追,精彩不遗漏

走到宏珹芯的展区,一场AI智能直播演示正在进行:没有传统直播的多台摄像机和导播团队,只有两台小巧的摄像机对着场地,但屏幕上的画面却格外流畅——人员移动时,镜头自动跟拍,甚至还能选择不同人员的观看视角。“这就是我们的 AI体育赛事智能直播解决方案。”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北京宏珹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健群介绍。

宏珹芯总经理杨健群(右)介绍AI体育赛事智能直播解决方案

摄像机上有个两个小小的“眼睛”——这是超高清体育直播摄像机,能实时捕捉球员位置;而后台的 AI导播平台,就像一个“智能导演”,会根据比赛节奏自动切换镜头。“以前一场小型足球赛,至少需要5个人扛机器、切画面,成本很高。现在两台高清赛事直播摄像机+云端 AI系统,一个人就能搞定,单场比赛直播成本可控制在 200-300元人民币,真正让专业级直播与数据服务下沉至普通赛事场景。这套方案从地方赛事到全运会等国家级体育赛事都有应用。”杨总边说边操作,“这是比赛的关键瞬间集锦,AI可以在赛后自动剪好了,还标了‘进球’‘犯规’的标签。”这种“人工智能+体育”的应用场景,让不少前来咨询的地方体育局工作人员直呼“实用”。

宏珹芯超高清全景体育直播摄像机

体验二:执法培训的“虚拟教官”,场景真还原,训练严把关

最印象深刻的,是全景交互式现场执法规范化训练系统。戴上 VR头显,瞬间“置身”于一个街头纠纷场景,“您可以试着按照执法规范处理,系统会实时评估。”头显发出语音提醒。按照训练提示引导体验了执法人员用语及执法流程培训。摘下 VR设备,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评估报告:“法言法语规范度 65分,需加强沟通话术训练”。

宏珹芯VR沉浸式全景交互执法规范性训练系统现场演示

“VR沉浸式全景交互执法规范性训练系统核心优势在于人工智能模型的深度应用,实时检测训练者的规范性、合规性,还可根据训练者操作动态驱动场景故事走向,实现个性化能力提升。这背后是 AI评估在发力。”杨总解释,“传统培训靠老师看、靠笔试,主观因素多;现在有了‘虚拟教官’,培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生成学院培训的反馈评估报告。”据介绍,这套系统已在全国多所公安系统院校、基层公安单位投入使用,切实体现了‘人工智能+治理能力’的应用价值。

宏诚创新展台前观众络绎不绝

体验三:实验室里的“数智管家”,数据实时跑,风险早知道

“您看这个屏幕,现在显示的是某生物实验室的实时监管状态”在宏诚创新“生物安全在线”数智监管平台演示区,宏诚创新展会负责人指着屏幕介绍。顺着他的手势,看到屏幕上不仅有实时数据,还有实验室场景的实时画面,其中一位实验人员被标记了提示。“这位实验人员没有佩戴口罩被系统标记风险提示了,这背后是我们的AI视觉识别算法在工作。”

实验室生物安全在线监管终端(左)与智能样本运输箱(右)

据介绍,“生物安全在线”数智监管平台借其人工智能(AI)与物联网(IoT)的技术融合创新,不仅实时动态监管生物安全风险,更可通过自研的多模态 AI算法对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实现生物安全态势感知和风险预警提示。物联网连设备,人工智能分析数据,实验室管理员再也不用“到处跑、记本子”了。

一圈探下来发现,宏诚创新和宏珹芯的产品看似覆盖了“人工智能+体育”和“人工智能+治理能力”的不同应用领域,但核心都是体现了“人工智能+”的场景落地。

无论是实验室的安全监管,还是体育直播的效率提升,或是执法培训的精准化,都离不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与协同。企业对“数据价值”的深刻理解——通过物联网解决“数据采集难”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解决“数据用不好”的问题,最终让数据成为驱动安全、效率、体验升级的核心动力。

大数据的价值不在于拥有数据,而在于应用数据、激活数据。杨总也表示,宏诚创新及宏珹芯未来将继续深化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让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领域实现“可落地、可复制”,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宏诚创新)

查看网址

分享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