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辩解自己不知道从上线购进的卷烟系假烟,且购进价格也并非明显低于市场价,认定其主观明知存在困难,如何破?”
“别着急,还可以从杨某之前是否有过行政处罚来推定明知假烟的主观故意。”
这是在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近日办理的一起重大涉烟草销售伪劣产品案的案件讨论现场中,主办检察官与特邀检察官助理的一段对话。审查中,检察官发现犯罪嫌疑人杨某通过电商平台跨省销售伪劣卷烟,涉案金额上百万元,但在犯罪嫌疑人主观明知认定方面陷入了困境。在该院特邀检察官助理——城关区烟草专卖局稽查人员的建议和帮助下,运用该院建立的涉烟草类案件数字监督模型,经比对发现杨某此前因销售伪劣卷烟被行政处罚的关键证据,从而推定其主观知道销售的卷烟系伪劣卷烟,夯实了主观明知认定基础,推动案件从“被动审查”转向“自主侦查”,为案件最终定性奠定关键一步。
近年来,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办案的场景在该院已成常态,他们是专业咨询的“智囊团”,为检察官办理专业性强的疑难复杂案件提供权威的专业咨询和意见;是调查取证的“协作者”,参与关键证据的收集、固定和解读;是案件研判的“参与者”,参与案件讨论、听证,从专业角度对案件认定、法律适用提供见解;是专业培训的“讲师”,为检察干警开展专业知识培训。
除涉烟草类案件,特邀检察官助理还在金融犯罪、刑行反向衔接等领域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该院办理的一起票据诈骗案中,存在大量银行承兑汇票的专业流程需要梳理,堆积如山的专业术语,以及扑朔迷离的资金流向,传统办案团队深感“隔行如隔山”。来自金融机构的特邀检察官助理运用专业的金融分析工具和方法,精准定位关键票据的交易节点和异常交易路径,成功穿透多层嵌套的“背书迷雾”,为该案精准定性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支撑。
在刑行反向衔接工作中,对于被不起诉人经营场所不在本地的情形,因行政机关管辖受限,使得违法行为人可能出现“不刑不罚”情况。为解决这种处罚漏洞,来自市场监管部门的特邀检察官助理根据相关异地执法衔接工作机制,及时向属地的市场主管部门移送处罚线索,并跟踪处罚结果,切实将刑行反向衔接工作做细做实。
城关区检察院通过发挥特邀检察官助理参谋员、联络员、监督员、宣传员和调查员的作用,“借智借力”“把脉会诊”,有效弥补检察办案中对特定领域专门知识的短板,全面践行“双赢多赢共赢”司法理念,共同推动案件办理提质增效。2022年以来,该院已分别聘请两批市场监管、税务、烟草、教育、环保等领域的业务骨干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积极参与案件研讨,协助检察官履职,以提供专业咨询,分析研判线索,协助开展询问、鉴定证据材料、出席法庭等方式,参与办理相关领域疑难复杂案件,有效助力提升检察办案专业化水平,发挥了检察办案的“智囊团”“专家库”作用。主动架起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的“连心桥”,在公益诉讼保护、行政执法监督、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中当好联络员,给予外力支持。
特邀检察官助理工作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城关区检察院将持续深化特邀检察官助理机制,在知识产权、金融证券等新领域拓展专业智囊团,牢固确立“借外脑、拓思路、强素能”的理念,持续深化拓展与特邀检察官助理的务实合作,畅通智力成果向检察战斗力转化的通道,将特邀检察官助理的“金点子”切实转化为提升法律监督质效的“金钥匙”,携手为推进更高水平的法治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文、图/魏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