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Ai携手云南民族大学共建数智产业学院,以智适应大模型打造人才培育新基建

来源:中国网    2025-09-26 16:24
来源: 中国网
2025-09-26 16: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24日上午,云南民族大学数智产业学院揭牌仪式暨松鼠Ai智慧教育服务与管理微专业开学典礼在雨花校区隆重举行。作为全国首个以“数智产业”命名、聚焦智慧教育服务与管理的现代产业学院,该学院由松鼠Ai联合云南民族大学、云南优嘉优课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共建,标志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已迈向全新阶段。

揭牌仪式由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委员、科技处处长段金生主持。仪式现场,松鼠Ai CEO周伟受邀出席,与校党委书记阮朝奇,云南民族大学昆明校友会会长方志雄等一同致辞,校企双方代表、校友会理事、微专业首批学员等百余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周伟在发言中强调,松鼠Ai将以智适应教育技术为核心支撑,全力推动数智产业学院成为融合“技术+教育+产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为教育现代化与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智适应教育技术赋能,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平台

周伟在致辞中指出,松鼠Ai始终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公平与个性化发展,此次与云南民族大学的合作,是技术赋能教育从概念走向实体化、体系化的重要实践。他表示,数智产业学院并非普通的校企合作项目,而是一个以“智适应教育大模型”为底层支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深度融合平台。松鼠Ai将把在K12领域积累的4300万学生、超200亿学习数据和分析能力,以及微颗粒度知识图谱、错因分析、追根溯源等核心功能模块,全面注入学院课程研发与实验室建设中。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构建“AI+教育”实战场景,学生不仅能掌握智慧教育系统的设计与运营,更能深入理解人机协同教学模式下教师与AI的角色分工,从而培养出“懂技术、通教育、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松鼠Ai还将开放其与全国6万所中小学协同教学的实践案例,作为课程教学的鲜活素材,让人工智能教育真正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

打造可复制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助力数字人才生态建设

在周伟看来,数智产业学院的成立,一方面是校企资源对接的成果,也是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新范式的开端。他强调,此次合作创新性地引入了“校企会”三方联动机制,以校友会作为关键纽带,有效加速了项目从考察、签约到落地运营的全过程。目前,松鼠Ai与云南民族大学共建的数智产业学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100余名学员已正式开学,体验AI教学实操训练,而校外实践基地也已落成,为学生提供从项目演练到岗位实习的一站式成长通道。

与此同时,为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前沿无缝对接,云南民族大学为本专业聘用松鼠Ai智委会多位委员担任任课讲师,将松鼠Ai积累的领先技术理念与前沿产业实践融入课堂,为学生带来更具实践性的经验。这一举措不仅深刻体现了松鼠Ai专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也成为了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从硬件共享走向专业共享的关键一环。

另一方面,周伟认为“实验室—课程—基地”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具有极高的标准化与可扩展性,未来可在全国更多高校推广,形成智慧教育人才培养的“样板”。此外,松鼠Ai还将依托其生态企业资源,为微专业学员提供优先实习与就业通道,实现“毕业即上岗”,有效缓解智慧教育领域高素质人才短缺的现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人才支撑。

以持续协同创新,回应时代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号召

仪式结束后,周伟与校方代表一同参观了智适应教育联合实验室,并就未来课程共建、师资培训、技术迭代等方向达成深度共识。他指出,算法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迭代,更依赖于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数智产业学院正是算法价值持续释放的“试验田”与“放大器”。

随着AI技术逐步承担知识传递、学情诊断等基础性工作,教师将更专注于情感引导与创新教学,而学院要培养的,正是能驾驭AI系统、善用数据优化教学策略的新一代教育者。未来,松鼠Ai将继续坚守“因材施教”的技术初心,以云南民族大学数智产业学院为起点,携手更多高校构建人机协同的教育新生态,让算法的精准与教育的温度共同赋能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此次合作不仅是松鼠Ai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布局,更是中国教育科技企业以实践诠释“算法可持续发展”的又一生动注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