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实现无人机巡查长城

在延庆长城花家窑口段,两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开始了无人机长城巡查“首航”,标志着延庆区长城数字化保护系统正式建立。利用无人机智能巡查,为长城保护架设“天眼”。

延庆实现无人机巡查长城

来源:北京日报    2019-01-07 07:50
来源: 北京日报
2019-01-07 07: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延庆长城花家窑口段,两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开始了无人机长城巡查“首航”,标志着延庆区长城数字化保护系统正式建立。

无人机巡查有明确分工,多旋翼无人机负责建立重要点段精确到厘米级的三维模型,通过长期的监测,观察并形成长城本体细微变化的大数据,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固定翼无人机进行长距离、大范围的长城巡查,进行长城沿线建设情况的严密监控,使违法建设无处遁形。此前,延庆长城巡查工作一直完全依靠人力。如今,利用无人机便捷性进行精细化三维建模,结合长城保护员实地巡查、实时回传,实现“天眼”“人眼”和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无缝对接,这正是目前单纯依赖人力无法精准完成的。

利用无人机智能巡查,为长城保护架设“天眼”。长城保护员采取“现场巡查+信息回传”方式,提升“人眼”巡查的科技化水平。再由文物部门整合“双眼”信息,应用大数据的优势,实现立体化的长城监控体系。最终,经过数字化“电眼”的精确比对,随时发现长城本体及周边的微小变化,建立人防、技防、物防三重长城保护体系。

无人机正式上岗后,巡查工作将以月为周期,以险情重的精华点段为主,以普通点段为辅,克服山高路险带来的障碍,弥补人力不足的缺陷,真正实现延庆长城保护巡查全覆盖。

延庆不仅有着全市最为丰富的长城资源,而且也有着最为完善的长城防御体系。今后,延庆区长城抢险工作将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卫星遥感、激光点云等新技术,获取长城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和三维建模,形成最精准、最系统、最前沿的长城大数据,建立长城保护数字化档案系统,为虚拟修缮和将来的长城保护提供最科学的数据支撑和“专家”意见。目前,延庆长城85号敌楼和九眼楼等有重大险情的长城精华点段的数据采集和病害分析就将采用这些最新技术。(记者 李瑶)

(李瑶)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