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科学家用量子电路实现对抗算法

,实现了将生成对抗网络与量子计算的结合。在论文中,孙麓岩团队实验性地演示了生成对抗网络的量子版本——QGAN,其中输入和输出数据都是量子比特。

清华大学科学家用量子电路实现对抗算法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9-01-31 16:44
2019-01-31 16: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副教授孙麓岩团队发表在1月25日《科学—进展》的一篇论文显示,他们利用量子电路实现了生成式对抗网络(GAN),实现了将生成对抗网络与量子计算的结合。该工作有望证明量子计算在图像生成等领域可超越经典计算机,同时有望成为量子机器学习的一座里程碑。

生成对抗网络是一种使 AI 互相对抗的算法,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值得期待的突破之一。它在图像、视频生成等各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中表现突出,目前可以被用来创作艺术品,破解加密,以及生成逼真的人类和动物图片。

在论文中,孙麓岩团队实验性地演示了生成对抗网络的量子版本——QGAN,其中输入和输出数据都是量子比特。该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几轮对抗学习,可以训练一个量子态的发生器,对量子信道模拟器输出的量子数据进行统计复制,并且具有98.8%的高保真度,使得鉴别器无法区分真实数据和生成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被译作“量子霸权”的“quantum supremacy”,业内认为需要至少50个量子比特,但该团队研究使用的系统只有一个量子比特。在文章结论部分,研究人员认为,由于QGAN实验中既不需要量子随机存储设备,也不需要量子计算设备或对任何参数进行微调,因此可以认为,在不远的未来,量子设备能实现可用的、含有噪音的中型量子应用。(赵广立)

(赵广立)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