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成功破译草莓箭毒蛙基因组

中、美、丹科学家成功破译了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组,并揭示其基因组演化特征。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捷介绍,箭毒蛙是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低地森林中的一种小型陆地蛙,它拥有强烈的毒性、绚丽斑斓的色彩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科学家成功破译草莓箭毒蛙基因组

来源:新华网    2019-02-06 16:19
来源: 新华网
2019-02-06 16: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昆明2月6日电(记者 岳冉冉)中、美、丹科学家成功破译了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组,并揭示其基因组演化特征。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了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

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捷介绍,箭毒蛙是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低地森林中的一种小型陆地蛙,它拥有强烈的毒性、绚丽斑斓的色彩及独特的生活习性。当地部族将它们分泌的毒素涂在箭上,故得此名。有些箭毒蛙身上携带的毒素强度甚至是吗啡的200倍。

箭毒蛙是如何获得毒素,又是如何演化出抗毒能力呢?这是学界始终关心的问题。

中国、美国、丹麦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对草莓箭毒蛙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分析,发现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组大小为67.6亿-90亿碱基对,比四足动物要大很多;其基因组大部分区域也是由高度重复的序列组成。

论文第一作者、华大基因研究院生信工程师周龙说:“基于前人的研究,我们还发现草莓箭毒蛙SCNA基因家族中的一些氨基酸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水平上可能与草莓箭毒蛙耐受自身毒性有关。”

该成果将为研究毒蛙的演化提供新思路。

(岳冉冉)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