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王杰:短视频满足了公众文化和审美的共性诉求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3-07 10:15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3-07 10: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短视频时代的城市文化传播与城市美学”的主题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多位专家学者,就短视频时代的城市形象构建和文化传播进行交流探讨。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王杰在会上提出,短视频赋予个体艺术创造和情感自由交流的权力,有效解决了社会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分裂。

王杰从马克思主义美学视角分析短视频镜头下的“城市美学”。他提出,当下的都市个体呈现碎片化和流动化特性,抖音类短视频从大众和人民性的视角重新发现艺术审美和艺术存在方式和机制,满足了公众对于文化共同体生长和审美的共性诉求。抖音神曲、抖音之城是文化经济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于城市的文化构建具有深远影响价值。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王杰)

短视频是当下一种时尚文化现象,个体在短视频平台进行自我表达的内容创作,作为创作个体的“网红”,通过表达真实的情感,与广泛受众实现情感的交流、认同和共鸣,这是一种新的时尚,其情感表达可能是符号化的、真实的,甚至可能对当代城市有感悟的体验,因此它的审美是“滑动的”,这是时尚文化中的交换价值。王杰认为,在短视频语境中不只是点击或者评论,也可以呈现真实的人际情感交流和传达,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则能体现社会使用价值。

王杰认为,每个个体都具备艺术创造、打动其他人的艺术潜力。短视频赋予了公众“低门槛”的创作技术和分享交流平台,让马克思关于“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在当下变为现实,这也是当下社会公众,真实情感和追求表达的一种新的形式、一个艺术文化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国迅速的城市化的同时,许多新城市人在文化习性发展方面稍有停滞,短视频形式模糊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界限,使得社会各个结构层通过文化共同体实现情感的链接。

在此次研讨会中,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发布基于字节跳动系产品分析的《城市形象指数及测试报告》。短视频形式中,公众文化认同和审美认同的共性诉求,为塑造城市新形象提供全新路径,而内容数据的理性分析和可视化,也让城市传播效果的分析量化变得有据可依。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