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模式 专家:更需提高监护人网络素养

来源:中青网    2019-03-29 14:37
来源: 中青网
2019-03-29 14: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中国网信网3月28日消息,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根据要求,“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内置于短视频应用中,用户每日首次启动应用时,系统将进行弹窗提示,引导家长及青少年选择“青少年模式”。

在选择“青少年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受限、服务功能受限、在线时长受限,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池。系统还将试点通过地理位置判定、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筛选甄别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用户,并自动切换到“青少年模式”。

记者依次实测发现,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等平台均已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开启青少年模式后,三家平台均无法进行充值、打赏等操作,并于每日晚22时至次日早6时期间实行禁用。同时,关闭青少年模式均需输入密码。但经对比发现,各家严格程度不一,其中快手的防沉迷措施最为严苛。

 

打开APP,快手将以弹窗的形式提醒监护人“设置青少年模式”。进入该模式后,青少年使用快手无法开启直播和浏览同城页面,也无法进行打赏、充值、提现等行为。不仅如此,快手还上线了更为严格的防沉迷提示:每日累计使用40分钟将弹出提示框提醒,被强制下线,且晚上10点至早上6点期间将无法使用快手。只有监护人输入密码,软件才能重新开启正常使用。

另据快手相关负责人透露,快手在未成年内容专项审核方面,拥有一支300余人的专业团队,建立了单独的未成年人审核标准及应急机制,24小时轮班,针对未成年人用户发布的作品或者识别出包含未成年人的作品,建立单独的审核通道,并对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进行严格过滤。

与快手严格限制40分钟的使用时长相比,抖音的“青少年模式”中并未限定使用时间,而是在“未成年保护工具”一栏中,嵌入了时间锁一项,触发时间提供4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四个备选项。

而火山小视频的“青少年模式”尽管与快手的相关设定相似,在使用时长、时段与功能方面有所限制,但在开启青少年模式后,页面显示内容却与快手、抖音推送教育、人文等青少年专属内容不同,在话题尺度与内容题材方面,不尽如人意。

 

根据国家网信办指示,今年6月份,全国主要网络短视频平台将全面推广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平台方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视程度将越来越高。

网络短视频平台此番针对未成年用户的一系列举措,其实并不难理解。在刚刚闭幕的2019全国两会上,马化腾、丁磊等大佬,作为国内游戏行业的巨头代表,针对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打造安全健康的青少年网络生态进行发言表态。与游戏行业相似,同样以青少年用户为主体的网络短视频平台,如何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焦点。此次青少年模式的上线,就有业内专家评价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政策规定”。

中国社科院青少年与社会问题室研究员、副主任田丰表示,青少年防沉迷模式的建立,目的在于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良好的网络环境,此举相当于为网络短视频平台建立了一个白名单制度,“要确保所有能够让青少年观看内容的品质和安全,这意味着中国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迈向前迈了一步,至少出现了白名单制度的雏形。”

田丰进一步分析称,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一个举措是疏,另一个则是堵,“所谓的疏,就是让青少年接触到更多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内容;所谓的堵,则是要把不健康的内容排除在他们能够接触到的范围之外”。田丰结合公开信息判断,此次青少年模式有点像“白名单制度”,他称之为“制度性的尝试”。

这一尝试具体成效如何?田丰对此持保留态度,在他看来,单一通过网络短视频平台去限制未成年人接触内容的做法,效果可能“相当有限”,因为网络时代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只是青少年使用网络接触到的一部分,其他网络内容,如浏览网页时弹出的小广告,也是家长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

根据他多年的调研与观察,在青少年网络保护方面,监护人和平台方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职责。因此,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白名单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可能都是一个制度性的保护,更多的是要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以及监护人的网络素养”。田丰认为,只有在网络素养提高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政策制度、平台方、以及家庭教育之间的合力,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性的保护,而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也应该更多考虑如何在政府、社会、企业、家庭之间形成合力。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