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智库发布“合肥人工智能报告”:科大与声谷共舞,AI应用全面开花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9-05 14: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主角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三省一市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算力智库此前发布的《2019中国人工智能20城》系列报告已经分别走进浙江的杭州以及江苏的苏州,此次,安徽省省会——合肥是新的目的地。

从目前合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来看,合肥位列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榜单前五,在代表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科研排名上跻身三强,合肥的明星企业科大讯飞则代表中国智能语音领域的顶尖水平……这些鲜明的标签让合肥崭露头角,成为2019算力智库中国人工智能20城的第三站。

今日,算力智库联合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长三角大数据产业合作联席会议、中国经营报、合肥电视台、合肥晚报、维科网、太平洋证券研究所等重磅机构联袂发布《2019中国人工智能20城之合肥篇:科大与声谷共舞,技术与应用齐飞》,一如既往地以园区视角透析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情况。

算力智库创始人燕丽认为,现在想到合肥,就会想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大讯飞,合肥的城市名片已经和人工智能密不可分。算力智库在合肥篇的研究报告中,全景扫描合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方针、产业现状和科研实力,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相关信息,为其他城市在制定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中拓展新视野。

产业、园区、人才全方位政策扶持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产业的培育发展离不开产业本身的政策刺激,产业园区提供落地土壤和平台发挥集聚效应,而人才要素则是基础支撑,合肥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园区、人才要素的“铁三角”全方位扶持。

在产业政策层面,作为最早一批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政策的省份,安徽省详细制定了三个“五年”的战略计划,同时出台了多项人工智能产业政策,重点扶持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旅游等领域。

在园区政策层面,据算力智库研究院实地调研统计,合肥市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大都分布在以中国声谷为载体的高新区内,中国声谷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出台了相关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

在人才政策层面,合肥从政府到园区均出台了相关人才政策,以引进并留住人才,支撑AI启航。

  科大讯飞、中国声谷带动AI产业集群

从区域支撑的视角看,算力智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桂成权认为,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结合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落脚点。合肥先天以“新型显示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光伏新能源产业、家电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基础和丰厚的应用土壤。囿于落脚点仍未站稳,人工智能对传统行业溢出效应还不显著。

从园区的视角看,合肥则拥有“中国声谷”这个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合作建设的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据悉,自2013年成立以来,中国声谷已经从智能语音为早期特色发展到现阶段AI全面开花,形成语义、图像、算法及芯片等多元产业格局,覆盖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基础平台、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硬件、高端制造和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2018年中国声谷基地产值达到650亿元。

坐落于中国声谷的科大讯飞作为合肥在AI领域的金字招牌,对合肥人工智能产业的带头作用不容忽视。

报告指出,科大讯飞及其在全球领先的智能语音技术,是合肥人工智能发展的源头,目前合肥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基础技术链条已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集中于交通出行、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教育领域等专用领域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形成了技术驱动、应用引领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图谱。

然而,根据算力智库研究院对中国人工智能200强企业的地域分布情况分析,200强人工智能企业在合肥仅为3家,排名国内第11位,数量严重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因此,从整体来看,合肥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及规模相对偏小,孵化企业质量不高,产业集群竞争力仍然不足。

  中科大和科大讯飞支撑合肥AI科研发展

在代表未来AI创新能力和发展趋势的科研实力方面,合肥特色独树一帜。

合肥目前形成了以中科大和科大讯飞为核心引领、产学研用、全链条孵化的科创生态体系,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科研基础。

报告显示,合肥的人工智能研究院主要分为院校实验室和企业实验室两大类。前者多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具有较强研发和人才培养能力的高校为学术支撑,后者多背靠科大讯飞等知名大型企业。

据悉,合肥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已突破1400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34家,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近4000个。与中科大、清华、北大、哈工大等高校院所共建23个高质量合作平台,组建联合实验室或技术中心近百家、引进创新团队超百个、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超300家,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新体系,依托高校院所在研国家级项目超3000个。

报告同时强调,合肥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前三甲,但由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对较少,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扩张导致人才缺口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基础研究的高端人才,虽然合肥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但是短期内合肥相对国内人工智能发展较好的一线城市,在人才获取的竞争力上偏弱的情况难以改观。

报告总结,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已处于第一梯队,综合实力居前,已经初步形成政策全方位呵护、龙头引领产业链集聚、科研支撑强劲的产业生态体系,但目前仍然存在三方面的不足:在产业应用上并未形成一定规模,企业数量不足且体量不大,人才获取上竞争力偏弱。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