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物联网:电梯监管人手少?必须要用科技手段

2019-09-05 15: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根据中国电梯协会公开数据显示,2011 - 2018年中国电梯保有量逐年增加,且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但增长速度放缓;截至2018年底,国内电梯注册总量达到627.83万台。

这么大数量的电梯,还是特种设备,全国的监管人员有多少呢?目前没有看到统计数据。不过从某些城市的数据可见一斑。

【电梯监管的城市投入比重】

某市,电梯总量约四万部,市一级特种设备监管人员四人,区县一级共十余人,一共约二十人。比照电梯数量,人均监管电梯2000部。要知道电梯归属特种设备监管部门管理,而特种设备有八种。

2019年1月15日,公安部官方微博发布,2018年新增机动车辆3172万辆,机动车总保有量3.7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4亿辆。

再看汽车的官方监管人员呢?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但是涉及到交通、交警、道路、征管等诸多部门。脑补一下,汽车的人均监管数量比电梯的人均监管数量,恐怕要小一个数量级吧。更何况,还有满街能看到的摄像头、超速、违章的电子科技手段。

  【电梯运行的安全问题相对比公共交通来说,危险级别是一样的】

电梯的平均价格要比一辆汽车更多一些。电梯和汽车一样,也是交通工具。电梯和汽车一样,也有危险性,也需要专业人士维护保养。

当然,电梯不能移动,更容易监管。但即便如此,相对监管的投入和方法,电梯也远远不如汽车。

电梯设计寿命十五年,眼见得中国电梯已经到了大量问题高发的“年纪”了,怎么办?

显然,增加电梯监管人员不靠谱。不仅是不符合改革的方向,从操作上也很难解决。国家特种设备监督局做出了改革调整,例如:监测检验的市场化、按需维保等探索,力图通过市场力量加强电梯安全的监管。不过,这仍然不足够。毕竟,监管没法市场化,还是政府的事情。

【做科技监管,才是电梯安全监管的必由之路。】

其实这些年来,科技手段在监管领域应用颇多。从金融机构到食品药品,从环保到安全生产,大量的科技手段的应用,减轻了监管的负担,也让监管真实地落地、可行。

应对电梯的监管,电梯物联网是必由之路,是切实可行的科技手段。

应用物联网手段,不仅能让电梯安全监管之下,而且能够直接监测电梯全生命周期,从而监管了电梯相关的整个行业。利用电梯物联网的数据,还能实现“智慧电梯”,够让电梯变得“聪明”起来,提升电梯的平均可用时间和电梯寿命。有关更详细资料,参见奥远智慧电梯的其他文章。

只有增加电梯监管的科技元素,政府才能在现有人力情况下,真正做到监管到位。而且,科技渗透和深入到监管领域,未来必然将不仅是趋势,更是必然。

奥远智慧电梯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在生产,对运营和监管,一样有效。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