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农历新年刚过,昌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亚新材料)的数百名员工已经纷纷返厂,于宁波与越南两地同步举行开工典礼。昌亚新材料总经理徐建海介绍到:“去年公司总营收继续以30%左右的高速稳步增长,已经达到2.5亿元。同时,于越南开办了加工基地,这是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处重要里程碑。”
昌亚新材料由徐建海于2007年创建,主营一次性塑料吸管、塑料餐具、塑料餐盒等产品,是国际知名的塑料餐具及包装制造商。公司是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会员单位、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会员单位,已于今年3月在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股票代码:781711)。现今拥有宁波与越南两家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欧、美、澳等地区,广受发达国家用户青睐,年营收可达数亿元。
公司创立伊始,徐建海就对公司定位有着清晰的认识。经过市场验证,徐建海将公司的主营业务定为塑料吸管,主要市场定为欧美。徐建海精准的认识到,出口国外的产品能否得到用户认可,核心是卫生安全问题是否有保障。公司建厂当年,徐建海便推动公司拿下了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体系认证——ISO22000、关键控制点——HACCP,初步满足了产品进军欧美的门槛。其后,徐建海又推动公司拿下了更为严苛的GMP认证,该标准的通过,代表公司产品已达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条件,为公司崛起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公司凭借其产品的高质量水准陆续通过了英国的BRC认证、德国的LFGB认证以及美国的NSF、FDA认证,彻底扫平了公司进军欧美的所有障碍。
2008年,公司通过英国最大的连锁销售商TESCO的验厂,与之达成合作,开始为其长期供应塑料吸管。此后,陆续与Subway、Woolworths、沃尔玛、百胜等国际连锁巨头达成合作协议。公司营收的90%以上来源于出口,成为国内少有的出口导向型企业。
“大客户固然重要,中小企业客户也是我们发展的重点。”徐建海每年都会多次赶赴国际展会,推介昌亚新材料的最新产品。目前,公司已有数百家稳定客户,积累了稳定的销售渠道。2015年,公司营收首次突破2亿元,朝着国内领军企业稳步前进。
公司创立前期,徐建海深感公司没有原创技术所带来的桎梏。他决心改变这一状况,使公司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曾于科研院所工作的他,深具创新与研发能力,带头从事研发工作。公司现已拥有实用新型专利31项,其中由徐建海独立研发的专利高达20项,这些专利涉及供料、注塑、切割、传送等各个环节,应用于众多生产设备,建成了公司的一条条生产线,其中集中供料系统的研发,由原来的拆封——配料——装袋——周转——加料程序直接减化到拆封投料,其它的都由集中供料系统全程全封闭直接供到机台,直至生产出成品,使原料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卫生安全性能,减少人工成本,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012年,公司的塑料叉、勺等餐具产品生产线投入使用;2015年,公司的塑料餐盒产品生产线投入使用。新产品的推出,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提高了公司营收,与原有的公司产品形成良性互补。公司也顺利实现业务扩张,从吸管生产商转变为全套塑料餐厨用品提供商。
2016年,徐建海发现,由于污染和能耗两方面的双重考量,传统的塑料制品逐渐不能满足用户的环保要求,公司的蓬勃发展中悄然蕴含着一丝隐患。他当机立断,投入大笔资金,研发可降解新材料。2018年,昌亚新材料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可降解塑料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材料产品销售额超过公司当年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企业家与商人最大的区别,在于社会责任感。”为公司呕心沥血之余,徐建海不忘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回馈社会,以昌亚新材料的名义支持“捡回珍珠计划”,帮助面临失学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由于其卓越的社会贡献,2018年徐建海在“品牌宁波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被授予“品牌年度影响力人物”称号。徐建海表示,今后会继续不忘初心,持续为推动国内的一次性餐厨用品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文/萧绿笛)
(萧绿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