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将有法可依

12月7日,“合成生物学伦理、政策法规框架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这是我国首次在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设立的人文社科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示着不久的将来我国在该领域及其相关技术工具基因编辑的立法将会拥有价值权衡标准和伦理学依据。

未来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将有法可依

来源: 中国科学报
2019-12-10 09: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7日,“合成生物学伦理、政策法规框架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这是我国首次在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设立的人文社科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示着不久的将来我国在该领域及其相关技术工具基因编辑的立法将会拥有价值权衡标准和伦理学依据。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召集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哲学系教授雷瑞鹏介绍了该项目拟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在鉴别合成生物学发展引发的重大伦理挑战和治理难题的基础上,提出合成生物学在研究和应用中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规范,建设合成生物学从发现到创新的知识产权机制,建立面向政府的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和面向公众的认知/态度的科学教育体系,为合成生物学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提供伦理、法律和社会支撑。

据介绍,该项目将采纳国际公认的重大科学计划伦理、法律和社会意涵(ELSI)研究先进理念作为基本框架,利用跨学科、多层次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反思平衡、社会学定性定量、跨文化比较等分析方法及伦理论证,构建合成生物学伦理治理框架体系。

会上,来自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项目合作单位的出席代表也分别作了专题汇报,研究目标包含制定适用于各领域合成生物学伦理指南和治理框架;制定合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对应生物安保风险级别的评估标准和监管体系;制定我国合成生物学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前瞻性知识产权布局和相关立法建议;制定国际先进的合成生物学公众教育和参与系统规划,建成政府决策高端智库与科普传播平台等。

“随着合成生物学不断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如何随时应对新的困难,尤其在伦理,政策,法规等各个不同方面提出新的思路,这就需要很高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院士对项目研究意义进行了概括,他还提到该项目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项目,既能体现华中科技大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又能延展出新的课题,提高生命科学的发展格局。(鲁伟 王潇潇 陈鹏西)

(鲁伟 王潇潇 陈鹏西)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