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考研还是工作?看看李彦宏读研期间做了啥

来源:中国网科学    2019-12-24 15:22
来源: 中国网科学
2019-12-24 15: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几天,考研相关的话题连续几天霸屏了热搜榜。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本次考试报名人数高达341万人,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度的290万人增加了51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从每科预订一条热搜,到“读研还是工作”等周边话题,考研的热度一波接这一波。

关于研究生学历是镀金还是贬值的讨论,我们不妨看看过来人的经验。其实,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的研究生经历,可以为所有后来者做一个完美的示范。

李彦宏是中国的“AI先生”,近年来,他带领百度在城市建设、传统文化传播、教育、公益等领域的布局让AI不再是冰冷的技术,而实实在在落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AI寻人、AI助盲……殊不知,早在研究生时代,李彦宏就已经开始关注人工智能,今天的所有成就,或许在他读书的时候就埋下了种子。

1993年,当时还在布法罗大学念研究生的李彦宏已经在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兼职实习,期间他设计了OCR并革新了算法,获得了研究所的重视,在随后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上,李彦宏发布了这个研究成果,并在PAMI上发表这篇题为《光学字符识别图像缺陷的验证》的论文。严格来讲,OCR即光学字符识别,属于机器学习范畴,归属人工智能领域。更重要的是!IEEE PAMI,全称“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是世界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顶尖期刊,在PAMI上发表论文至今仍被作为博士后选拔的衡量指标。李彦宏以“硕士研究生”身份超前窥探“AI”领域算法机制,随后于1997年正式向美国商标局申请了“超链分析技术”,奠定了其创建百度的技术基础。

直到现在,李彦宏依然保持着对“AI”的热爱和对创新的敏锐。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这样提及百度:在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排名中,百度以5712件位列第一,并包揽了深度学习技术、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驾驶等多个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第一。这是对李彦宏“AI先生”称号的认可,也是对其一手创办的公司的肯定,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大胆创新胜过平庸保守,所有创造商业奇迹的公司,都是因为他们‘生而不同’。”

也是因为这份对技术的执着,对创新的包容,李彦宏成为了中国首个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企业家。

相信看了李彦宏过往的经历,正在准备考研的和已经研究生在读的学子们都能重新审视研究生带来的机遇,获得更大的动力,不要总是羡慕,也不要总是抱怨,乾坤未定,你我皆为黑马!

(陈蕊)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