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科普达人“柴知道”:只要是好内容,就一定有出路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12-25 16:30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12-25 16: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抖音“2019DOU知创作者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以“知识·创造·美好”为主题,展示了中国首个短视频知识普惠行动“DOU知计划”的首年“成绩单”:截至12月2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内容创作者数量已超过7.4万名,这些优质知识内容创作者累计创作了1985万条优质知识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了1.9万亿;他们创作的知识内容在抖音的日均播放量超过了52.1亿次,日均点赞量超过1.6亿次,每一条知识短视频,触达了近10万人次。这意味着,短视频已经成为向大众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抖音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知识普惠平台。

大会同时表彰了今年在短视频知识普惠方面贡献突出的抖音知识创作者。抖音科普内容创作者“柴知道”在本次评选中被评为抖音“最萌”动画知识达人,并发表主题演讲。

  抖音科普达人“柴知道”

“选题本身可能是生活化的,轻松地,但是它的内容内核,一定要是深入的,稀缺的,这才能让用户感受到价值,”“柴知道”创始人汪振兴认为,做科普内容“只要是好内容,就一定有出路。”

以下是“柴知道”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柴知道”的创始人汪振兴。“柴知道”是一个专门做知识短视频的视频节目,目前在抖音上有134万粉丝。

我们团队对“知识”的定义是比较硬的,然后大家也都毕业没几年,所以很自然地就喜欢搞一些理论化的东西。所以我们以前很多选题是长这样的:

所以抖音刚出来的时候我们也比较迷茫,就是当时大部分受欢迎的内容都是很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唱歌跳舞,你说我们怎么跟他们竞争?用户上来看小姐姐跳舞,你非要把他抓过来给她讲一顿广义相对论,是吧,这样很不人道。

当然,我们相信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不是平台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经验是,只要是好内容,就一定有出路。我们就需要找到一条路,做出一个大家爱看的知识视频。

那么一个最简单的路子就是“追热点”。比如之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关注折叠屏手机,那么我们就做了一个这方面的视频,详细讲解了折叠屏的技术原理,它为什么难做。因为那段时间出了不少新闻,说折叠屏手机容易坏,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所以效果还不错。

同样地,在诺贝尔奖颁奖季给大家讲解“什么是引力波”,在柯洁和AlphaGo下棋的时候给大家讲解“围棋的规则”,其实都是在赶热点,效果也都不错。

但是赶热点这个事情是这样,一是你不一定能赶上,特别是像我们这样比较长的知识视频,可能你还没做出来,热点就没了。二是如果一直被热点牵着走,那么自己的品牌调性也就没了。所以说,我们还是要把知识跟那些大家真正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

所以后来我们也调整了一下我们的选题方向。比方说人为什么会晕车?或者你看电影24帧就够了,为什么打游戏的时候30帧还是觉得很卡?这些问题它也不是什么热点,但是它就属于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因为它跟日常生活有关。用户可能会觉得这个相对论跟我也没什么关系,但当他们看见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有兴趣。所以这些选题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当然,也不是说只要是生活化的选题都一定能行。我们还是坚持,所有的内容必须要能够做深入,它才确实有价值,能做。如果一个事情是你随便百度一下就能找到答案的,那么这个选题我们就不做了,因为这不是我们的价值所在,不符合我们的调性。选题本身可能是生活化的,轻松地,但是它的内容内核,一定要是深入的,稀缺的,这才能让用户感受到价值,至少我们是这么觉得的。

所以定完选题,在资料搜集上,我们也不是说简单地找一点网络上的东西汇总起来,我们所有的资料必须有明确权威的来源,比如论文,或者是靠谱的书。一是为了保证内容准确,二是这些东西里有你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的稀缺知识点,不是网上到处都有的大路货。所以你经常能在我们的视频里看见这样的画面,都是参考文献:

在抖音延长视频播放时长的时候,我们是很高兴的,因为我们一般的视频都在4分钟左右,只有这个时长才能承载起我们需要的深度。

为了保证深度,甚至还有一些时候,我们是先找到了一个深入的知识点或原理,然后再去找这个知识点跟用户关心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比如说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传播能力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一个可以讲的知识点。但是如果你去跟人家讲电磁波,可能根本没人想看,谁要在抖音上学电磁波啊?但是如果你告诉用户,说你什么时候才能用5G,那么这就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但实际上其中涉及到的核心知识还是这些,是通过这些知识来给大家讲5G的优势和劣势,为什么说短时间内普及度不会太高。这就是一个对用户有价值、又有深度和稀缺性的内容,我们认为就是不错的内容。

这些就是我们自己关于做知识短视频的一些个人经验。也感谢抖音让知识有了一个很棒的传播平台。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