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年会暨认知智能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0-01-15 11:37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0-01-15 11: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11日, 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年会暨认知智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李涓子、唐杰、刘洋,副教授刘知远、黄民烈,助理教授黄高以及阿里巴巴资深算法专家杨红霞、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杨强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

活动上,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和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发布了2020年“AI 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该榜单基于清华大学AMiner团队2009年到2019年的研究成果,涵盖经典AI、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学科20个子领域,其中各领域排名前10的学者获颁AI 2000最具影响力学者奖,排名前100的其他学者获得AI 2000最具影响力学者提名奖。

  张钹院士(左)、唐杰教授(中)与陈左宁院士共同发布AI 2000榜单

据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AMiner创始人唐杰介绍,在2020年的榜单上,AI 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200名)和提名学者(1800名)分布于全球不同高校和学术机构。 从国家角度看,美国学者人数的占比最高,有1128人,占比61.4%,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中国排在美国之后,有171人,占比9.3%。德国位列第三,是欧洲国家中拥有高影响力学者最多的地方;其余国家的学者人数量均少在100人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科技大学杨强教授位居经典AI (AAAI/IJCAI)领域TOP1学者,年轻的何恺明位居计算机视觉领域TOP1,他目前供职于Facebook

唐杰教授介绍,AI 2000榜单计划未来10年在全球范围内遴选2000位人工智能学科最有影响力、最具活力的顶级学者,具体遴选方法为每年寻找到2000位候选人,然后再从这些人选中找到200位最具影响力的学者,未来10年共产生2000名最具影响力学者。而每年遴选的时候,将参考过去十年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的引用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表示,中国要想在基础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引领世界的发展,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只有把全世界的研究人员都团结起来,才能够引领基础研究的潮流。“我们必须要在国际上有发言权,这点非常重要。”

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院士在致辞时指出, 2017年中国工程院与清华大学共同建立了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希望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在知识智能方面的技术积累与人才优势,更快、更好地提升中国科技知识服务的能力。在过去的两年中,唐杰团队以AMiner学术平台为基础,推出了专家推荐、技术趋势分析等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促进了知识中心知识服务水平的提升。她希望,未来以知识智能联合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和知识中心的技术优势、数据优势,有效解决科技大数据分析和知识服务中的关键性问题,形成一批知识挖掘和知识服务的关键技术,占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制高点,推动我国早日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下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圆桌论坛

本次论坛还专设下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圆桌论坛,由智谱华章CEO王绍兰主持,中科院软件所高级工程师周鑫、中科院中科科技培训中心科创发展办副主任任颖等相关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在教育、科技服务、建筑业等领域的代表性应用展开热议,并深入探讨下一代人工智能产学研用的融合创新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