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美科学家培育出抗登革热病毒的转基因蚊子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科学家普拉萨德·普拉德卡博士介绍说,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成功对埃及伊蚊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感染和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能力显著降低。据介绍,此前已有科学家尝试对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种群进行基因改造,以使它们对病毒产生抗性,但这些方法通常只能针对一两种登革热病毒,预防病毒传播效果有限。

澳美科学家培育出抗登革热病毒的转基因蚊子

来源:新华网    2020-01-18 09:53
来源: 新华网
2020-01-18 09: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堪培拉1月18日电(记者岳东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17日发布公报说,该机构科学家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同行合作,第一次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一种能抵抗全部4种血清型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埃及伊蚊,有望对有效抑制这种病毒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科学家普拉萨德·普拉德卡博士介绍说,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成功对埃及伊蚊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感染和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能力显著降低。

“这是第一个针对全部4种类型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基因改造)工程方法,对有效抑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普拉德卡说。

据介绍,此前已有科学家尝试对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种群进行基因改造,以使它们对病毒产生抗性,但这些方法通常只能针对一两种登革热病毒,预防病毒传播效果有限。

参与研究的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副教授奥马尔·阿卡巴里说,这项突破性进展意味着,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出现可行的基因改造方法用于控制登革热病毒传播,从而减少病痛乃至死亡人数。该成果还可能对控制其他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产生广泛影响。

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体》杂志上。

登革热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媒传播,人感染后会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同时会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疹,严重病例会导致死亡。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报告登革热病例超过3.9亿,因此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估计高达270亿美元。目前还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全球唯一投入使用的登革热疫苗只适用于预防再次感染,从未感染过登革热病毒的人群接种疫苗后如果感染,反而可能引发更严重症状。

(岳东兴)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