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如何正确认识新冠肺炎药物科研进展?

日前,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印发《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治疗临床研究的通知》,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医院开展相关药品临床研究,提高相关药品临床研究的整体效率等。

【防疫科普】如何正确认识新冠肺炎药物科研进展?

来源: 光明网
2020-02-27 09: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

日前,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印发《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治疗临床研究的通知》,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医院开展相关药品临床研究,提高相关药品临床研究的整体效率等。其中提到,所使用的药品应为已上市药品。相关药品应在体外实验中对新冠病毒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或动物实验结果支持开展新冠肺炎治疗临床研究。

目前,如何认识新冠肺炎治疗的药物研发?正在临床试验的新药(筛选老药)有哪些?进展和效果如何?如何认识一些媒体中报道的科研成果?

本期专家:

高正良(干细胞生物学家, 同济大学丽丰再生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

问:新冠肺炎药物、疫苗研发进展备受关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依据传染病三要素,重大新发病原疫情,首要的是隔离,切断传播途径是最有效方式,从源头上卡住,防就是治、重于治、优于治

新发病毒性疾病理论上是没有针对性药的,不论中药还是西药;疫苗和抗体等正如多位专家前一阶段的评论“远水不解近火”,研发和临床至少也要1-3年以上。

血浆(清)治疗对某些传染病疫情是能够起到一定或者重要作用,尤其从预防角度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对于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需要探索和实践检验。但由于来源有限等,血清治疗只能是救急之举。

与细菌性传染病不同,我们对大部分病毒性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新发病毒,办法就更少了。仅有的几种广谱抗病毒方式副作用都比较大,特异性、针对性一般,如指南里的干扰素疗法。

问:如何认识“老药新用”的做法?

答:紧急之时,老药新用是个选择,但也极具挑战性:

1)可供选择的好的病毒药物很少;

2)病毒之间区别比较大,又是绝对细胞内寄生,好的靶点比较少,共通性不多;不论新药研发还是老药新用,成功率相比抗生素对新发细菌性疾病而言要低得多。第六版指南里面建议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等: 磷酸氯喹或许有一些效果,但有导致猝死的可能,已被质疑和警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没有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具有改善症状或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作用,而且试验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新冠病毒肺炎是动态进展性的,早期、中期和后期可能大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尤其重症和危重症不再是单纯的病毒感染病,治疗方法方式选择也应该不一样:比如病毒感染早期可能需要促炎、抗病毒,而后期可能需要抑炎、防止肺炎和器官衰竭,这也是为什么PD1和IL6抗体,两个理论上作用相反的药物都进入临床试验的可能原因。

问:据悉目前有200多个药物临床试验,希望有多大?公众如何认识一些媒体中报道的科研成果?

答:一方面反应了全国人民抗疫情热情和牺牲精神、技术研发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更表明疫情之紧迫。200多个临床试验,如果成功率1-5%,就可能产生2-10个有效治疗方案或者药物,肯定是大家希望的,与此同时,规范的临床试验是当务之急。

我们不能忽略:尽管新冠病毒能够引起重症肺炎,甚至危及生命,但是大部分患者(高达60-80%以上),它是自限性的,不需要治疗或者简单支持治疗,加强营养、免疫力,注意饮食休息和心情平稳而康复。

所以,研究者需要特别注意个例性和小规模研究结果的潜在误导性。在如此高的自愈率基础上,不加区别的选择治疗群体或者急于宣传某种治疗的有效性容易产生误导,甚至对病人产生伤害。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需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结论,不搞扩大化宣传,也是监管和媒体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光明网记者 战钊 鸣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