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智能考评 事事明用精细化管理让数据说实话

来源: 中国网科学
2020-03-27 16: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各个生产型企业的复工复产也按下了“加速键”。近期,政府密集出台配套政策,从助返岗、减负担、畅物流等多方面帮助企业复工达产,而企业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响应政策号召的同时,将防疫工作与生产效益两手抓,两不误。

复工复产进入“下半场”,防疫物资紧缺、防疫措施不足等前期许多共性困难生产型企业都已经得到大幅缓解,但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浮出水面: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企业无法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精细化考核,制约产能提高;一些小微企业无法实现数字化管理,防疫工作很吃力;国外疫情蔓延增添变数……基层干部和企业家达成共识:经此一役,不论是对于社会管理还是企业管理来讲,数字化手段已经成为防疫、生产两不误的重要抓手,企业当前应着眼现实,政企合力围绕突出困难,精准施策,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推进社会、企业向前发展。

在防疫工作与生产效益两手抓的严峻形势下,企业如何运用好数字化管理,加速迈向智能化高阶方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迫切需求。

事事明精细化管理系统 帮助企业实现对施工单位的精细化考评

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为矿企带来空前机遇,但同时,疫情的出现也让矿企意识到:想要提升企业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必须要认识到矿建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以及增强企业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性,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正在使用事事明的某矿企,为准确监测各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严格标准化过程管控,把项目疫情防控和现场质量责任落细落实,加强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利用事事明精细化管理系统进行现场检查数据、生产指标数据、质检报告、安全总结报表等数据客观评分。在使用事事明精细化管理系统之后,该企业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全力提高了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根据管理重点,从安全管理质量、生产管理质量、人员组织能力三个维度,提取了16个考核项作为工队的评分依据。

2、根据各考核项重要性,确定各项的权重(合计100% );

3、确定各考核项对应的指标及其计算规则(已有指标项沿用现有计算规则,新指标项则设计新指标计算规则);

4、分析各单位同一项考核指标数据的分布范围,结合设计评分规则,进行评分。

下图为该企业在事事明精细化系统中通过安全管理质量、生产管理质量、人员组织能力三个维度16个考核项名称、数据来源、得分权重项。

该企业运用事事明精细化管理系统的“电子表单”功能,进行施工业务核心业务流程全过程记录,如:井下作业安全面、民爆安全管理、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等,考核维度包含安全管理质量、生产管理质量、人员组织能力三个维度(如下图1、2、3为事事明精细化系统统计数值示例);

该企业的安全管理考核数据主要通过事事明精细化管理系统进行统计管理、NC结算清单、保险理赔表统计,事事明系统中的数据真实有效,主要为企业提供预警信息和工作清单信息,NC结算清单主要为工程款和罚款金额。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隐患梳理,将这些施工隐患在事事明电子表单内进行预警条件设置,根据预警中风险等级设置预警通知人,可自由设置第一级至第四级预警通知人。填写工作表时,填写内容与预设内容不同,就会触发预警,通知相关预警责任人。企业可以将实际施工中的风险,在事事明统计中的“预警统计”,按预警触发时间设置统计条件,通过系统导出EXCEL数据表,如下表:

关于数据统计,事事明精细化管理系统支持“精确筛选”功能。导出的Excel数据,为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企业可以在筛选过程中根据需要,对事事号、动态发布时间,按硐口、月份添加信息属性。如下图:

那么事事明精细化系统是如何保证采集信息的真实性以及时效性的呢?事事明将传统的纸质表单转化为电子表单,通过一线施工人员将实际生产情况通过电子表单上传到事事明系统中,并用事事明系统的“水印相机”功能进行实时拍照,实现了一线生产信息的实时线上记录。配合跨层级信息传递功能,使企业相关负责人实现了“掌上办公”、“远程协同办公”,提高了企业的人员协同能力,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确保了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降低了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风险。

通过将数据捕获、标准化和整合到一个安全的系统中,不同的部门可以共享相同的信息,以提高决策。企业的分析能力等信息化能力可以帮助生产型企业产生更广泛的洞察,这些洞察可以为企业的运营提供信息依据。

而对于矿山来讲,降本增效是企业追求的长期目标,在此目标下,使用现代科技推进精细化管理,让每个员工都成为精细化管理信息的生产者,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压力传导,让企业中发现的微小风险及危险源,收集数据有据可依,有图有真相,通过大数据发现问题、发现人才,从而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张铭阳)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