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对宣布加大兼职红娘数量 用互联网手段助力复工复产

来源:消费日报网综合    2020-04-20 16:11
2020-04-20 16: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视频相亲头部品牌伊对App宣布将大幅扩充在线红娘人数,为全国各城市提供更多在线的自由职业岗位。伊对上线一年多来,已经为全社会提供了4万多个足不出户的工作机会。

开放式模式,人人帮人人

伊对App开创了我国视频相亲的互联网新品类,上线一年多来,注册用户突破4000万。伊对率先推出“线上红娘”,成为视频相亲行业的“标配”。

伊对的线上红娘主要为用户提供撮合服务。不同于传统婚介所和婚恋网站,伊对采取开放式模式,并不是自己招聘员工提供相亲服务,而是将机会留给平台上的用户,特别是已经成功找到另一半的用户和热心用户,由他们向有需求的用户提供撮合服务,实现互联网行业津津乐道的“人人帮人人”。

平台上的“红娘”,不是伊对的员工,与伊对是一种合作关系。他们与平台的技术算法一起,共同为用户服务。具体的过程是:平台通过技术识别,确定有相亲需求的用户,并邀请他们参加视频相亲。如果用户有意向,可以进入视频相亲间,对应的就有一位红娘提供现场在线服务。他的作用是引导和协调,使相亲过程更加活跃和顺畅,同时,对男女嘉宾的情况做相互的介绍。

  红娘组织下的视频在线相亲

据悉,目前伊对平台上活跃着4万多名在线红娘,他们为平台上其他用户提供撮合服务,并获得相应的报酬。红娘每个月可撮合近1000万场线上相亲活动。据报道,红娘的收入多数可以到达甚至超过当地的平均收入。

加强岗位培训,保障服务质量

大多数用户毕竟不是专业人士,那么,伊对的线上红娘如何保证服务品质呢?

“在历史上,媒人都不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般情况下,都是亲朋好友充当这样的角色。”伊对相关负责人说,“伊对红娘主要解决用户的一个痛点,就是聊天冷场问题。我们发现很多单身人士,在与异性聊天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聊什么。红娘的加入,通过引导话题,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个问题。”这位人士介绍,伊对每天由红娘牵头的线上相亲近30万场,红娘这一角色很受用户的欢迎。

上述人士同时表示,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红娘上岗前都会接受培训、考试、面试等多种形式的考核。“主要是帮助红娘快速上手,让他们更直接有效去帮助相亲男女嘉宾。”据介绍,培训分为两种:一种是岗前培训,掌握基本的技能,包括礼仪、技巧、平台规范等,上岗前要考试;另外一种是专项培训,就服务中最近出现代表性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同时,伊对还提倡红娘之间的“传帮带”,支持有经验的“红娘师傅”,针对每个新手做一对一、个性化的帮助和引导。

“当然,我们互联网平台与婚介所的媒人不一样,我们更多是聚焦相亲环节,帮助用户预热,帮助用户交流,推动他们更加主动地联系。我们称之为‘扶上马’,接下来的路主要靠他们自己走了。”这位人士说。

完善评价体系,严格服务考核

为了减少和避免红娘违规行为,伊对有着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除了培训以外,日常有监控、违规要处罚。就处罚来说,一旦会员举报或者平台监测发现违规行为,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分为停止直播、减少权限、永久封号等多个级别的惩罚措施。

“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我们处处都在发挥互联网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比如互联网平台具有‘公平参与’特点,我们不仅让‘用户帮用户’,还让‘用户制约用户’。”这位人士说。

前不久,伊对启动“红娘评价体系”,将监督和评价红娘的权利赋予用户。相亲直播间,除了红娘以外的所有用户,包括围观用户都可以对红娘评价。在每一场相亲结束后,系统会为相亲用户和围观的用户自动弹出这名红娘的评价页面。评价分两步:首先会出现“不满意”和“满意”两个选项,用户点击选择其中一个后,进入下一个页面,选择或者填写“不满意”或者“满意”的理由。

疫情发生以来,伊对注册用户迅速增加。同时,同类的视频相亲应用也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据不完全统计,视频相亲类App至少有40个。

有媒体算过一笔账,在未来一到两年中,如果这些视频相亲软件的兼职红娘都达到伊对目前4万人的规模,那么,整个视频相亲行业就可以为全社会提供160万个的自由职业的岗位。这个数字相当于人口第一大省广东省在2019年一整年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140万人。

相关专家表示,相亲和婚恋是具有“口红效应”的一个领域,不受经济下行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越是在经济萧条的时期,交友相亲和婚恋的需求越旺盛。

有专家表示,视频相亲软件的兼职红娘模式,是互联网托底民生的一个样本,值得互联网行业和社会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推动视频相亲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吸引更过闲散劳动力加入线上红娘队伍,对缓解疫情之下的就业压力,保障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