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联合IFAW推全球首个“濒危物种AI守护官“,已筛查近25万图片信息

来源: 中国网科学
2020-04-22 15: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在这个呼吁爱护地球的特殊时刻,百度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简称IFAW)联合发布全球首个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击野生动物制品非法贸易的平台——“濒危物种AI守护官”。双方基于百度深度学习平台飞桨,运用图像识别模型辨识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图片信息,从而阻击网络渠道上的野生动物非法交易。

基于IFAW提供的约10万张动物制品图片的基础数据,飞桨团队经过5个月的反复测试、标记和优化,第一阶段,大象、老虎和穿山甲三个物种的相关制品图片已经被纳入“濒危物种AI守护官”的识别范围,目前识别准确率已达到75%左右,这为IFAW提供了切实帮助。截止目前,已累计协助筛查近25万图片信息,准确识别出3348幅目标野生动物制品图片,追溯到807条非法贸易广告。

  “濒危物种AI守护官”识别象牙制品后会进行标注(右)

  “濒危物种AI守护官”识别穿山甲制品后会进行标注(右)

人工智能对野生动物的识别在社会上虽已经有实践和应用,但经过加工后的野生动物制品的形态、颜色、光泽却千差万别,且可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原始数据量级也比较有限,这些不利因素为系统的研发和准确率的提高带来很大挑战。

与此同时,近年来一些非法卖家越来越多地使用图片、短视频、直播平台等传统方法不易监测到的形式发布非法信息。IFAW在2019年对某网络平台一个月的信息发布状况的研究中发现,在6396条非法野生动物广告中,仅靠制品图片而文字信息中不包含所售商品任何关键信息的占49%。

以IFAW的网络野生动物犯罪研究工作为例,此前虽然发现大量的网络野生动物制品广告,但要在其中鉴别野生动物制品,不仅准确率不高,而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濒危物种AI守护官”借助飞桨工业应用级图像分类套件PaddleClas,定制打造了专用的图像识别模型,并将该模型通过飞桨预训练模型应用工具PaddleHub开源。之后飞桨团队也会联合IFAW对模型持续进行更新迭代,致力于提供效果更佳、识别类别更全的服务。飞桨图像分类套件拥有丰富的模型库,包含23个系列的分类网络以及117个预训练模型和性能评估。基于PaddleClas及其业界领先的SSLD知识蒸馏方案得到的ImageNet1k预训练模型,在IFAW10万张野生动物制品图片数据集下进行训练。最后将该模型通过飞桨Paddle Serving实现轻易部署并提供在线预测服务。同时,野生动物制品识别将会作为百度AI开放平台中图像识别能力之一,对外免费提供服务。

  飞桨视觉技术全景图

百度集团副总裁吴甜表示,“’科技为更好‘是百度人秉承的准则,应用科技之力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地球是我们的责任,飞桨团队还将继续努力。此次开发的识别模型将在飞桨平台开源,飞桨作为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平台,支持广大开发者和研究人员的创新工作,帮助‘濒危物种AI守护官’变得更加智能。”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自然也是其中的重要命题。国际刑警组织曾经指出,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都堪称世界上第三大非法贸易,仅次于毒品和军火。

“濒危物种AI守护官”的诞生恰逢其时。通过“濒危物种AI守护官”, IFAW可以更高效地对网络野生动物犯罪新特点进行研究,相关信息也会及时反馈给相关网络平台予以处理,或举报给执法部门立案侦办。

IFAW亚洲区总代表葛芮表示:“当前,我们每个人切身经历着全球疫情危机,在世界地球日这一天,以‘濒危物种AI守护官’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等网络高科技的应用,为阻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赋予了更大的能力,使得我们更有信心消除非法贸易对野生动物的威胁。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人人皆做野生动物保护的守护官。”

除了大象、老虎、穿山甲三大类动物制品图片外,未来还将会有更多被网络非法交易威胁严重的野生动物制品识别能力加入“濒危物种AI守护官”,使用场景也有望延伸至视频、直播等更多形式中。

本次,飞桨还联合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起“用AI为逝去的野生动物作画”的倡导,让大众基于飞桨模型和过去知名野生动物被盗猎的新闻,将自己心中纪念逝去野生动物的形象描绘出来,每作一幅画,贡献10分钟百度智能云算力,相当于12000条线索筛选。

除了与IFAW展开合作外,飞桨已将“濒危物种AI守护官”的技术能力对外开源开放,希望联合更多的公益组织一同运用科技手段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更大限度地发挥技术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作用。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表示,“Do Better,科技为更好,这是科技存在的意义,也是每一个百度人不分昼夜努力创新所追寻的意义。”未来,百度还将持续探索如何运用AI能力,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在内的多种传播形式,以及不同网络平台的关联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更有效地助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为更好”。

(陈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